北京的別稱有哪些 北京的別稱簡介

北京的別稱有哪些 北京的別稱簡介

1、北京的別稱有燕京、薊城、涿郡、京城、南京、幽州、大都、北平等。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它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有20多個別稱。

2、薊。據史書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後,封帝堯之後於薊,封召公奭於燕。另外一種說法稱周朝以前就有燕國,後燕並薊,以薊城為國都,這就是現在北京的前身。秦滅燕後,設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城。

3、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4、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名,其國都稱為“燕都”。後在一些古籍中多用為北京的別稱,上世紀80年代曾出版過一種北京文史類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5、日下。始見於《晉書》,潁川距晉國都洛陽極近,故稱日下。後唐朝詩人王勃作《滕王閣序》時有“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之句,即運用此典故,此後便以“日下”為國都代稱。清人朱彝尊的《日下舊聞》和乾隆年間成書的《日下舊聞考》等都將“日下”指代北京。

6、幽都。唐代曾設置幽都縣,遼時也曾設置過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7、燕京。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稱燕帝,以范陽(今河北涿州)為燕京。安史之亂平定後,罷燕京。後北京的正式命名雖屢變動,而燕京卻被廣泛使用。這也是北京最常用的別稱。

8、春明。起源於唐代,唐朝首都長安的正門(東門)名為春明門,古人認為東方主春,於是後人遂以“春明”作為首都別稱,北京成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春明”。清人孫承澤著有《春明夢餘錄》,蓋其意即此。

9、京城。唐天寶元年(742年)前,稱長安為京城,北京成為國都後,也稱其稱為京城,也是人們稱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詞。

10、南京。遼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11、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聯合伐遼,攻占燕京。宋、金議和後,燕京回歸北宋,建燕山府(因臨近燕山腳下),故燕京又稱燕山。

12、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領宋燕山府。金貞元元年(1153年)金人遷都燕京,改稱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帶。

13、大興。金將燕京改為中都,又設大興府,在今北京東南部。

14、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

15、汗八裡。元時蒙古人稱大都為汗八裡,蒙語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處。故元朝定都北京後也稱汗八裡,馬可·波羅在他著的遊記中就稱大都(北京)為汗八裡。

16、北平。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元後,為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17、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稱帝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遷都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

18、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京師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公劉》,後世遂稱國都為京師。還有一種說法,陜西鳳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師,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統名為京師,以後便將京師當成國都的代稱。

19、宛平。這是老北京人對北京的泛稱,其實明清的宛平縣治隻是今天的北京西南部。

20、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民國十七年廢京兆,改北京為北平。

21、此外,北京還有廣陽、涿郡、漁陽、析津和順天府等別稱。

葡萄井涼糕的傢常做法 葡萄井涼糕的傢常做法是什麼 qq三閨蜜昵稱 qq三閨蜜昵稱舉例 呼叫轉移怎麼取消 呼叫轉移取消方法 主力出貨特征有哪些 夢見下大雨瞭什麼意思 夢見下雨的含義 如何養起魔爪十二卷 魔爪十二卷如何種植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