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而上學,是原始哲學的一個門類,指對不可證明的無形世界本質的猜測,我們常說的“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觀察事物的思維方式”是它後來的引申義。它是一種研究存在的本體論體系,其理論原則是柏拉圖的世界二重化。13世紀起被作為哲學名詞,用以指研究超經驗的東西(靈魂、意志自由等)的學問。
2、在現代科學發軔之前,科學問題被當做哲學的一部分來研究,被稱為自然哲學。術語“science”(科學,拉丁語為scientia)原本隻有“knowledge”(知識)的意思。然而,隨著科學方法的廣泛運用,自然哲學逐漸轉變為瞭一種源於實驗和數學的可靠方法體系,與哲學的其他領域分道揚鑣。到瞭十八世紀末,它開始被稱為“科學”以示其與哲學的區別。
3、從認識論基礎上來看,形而上學類似於基礎數學,也是非經驗性的,對於不能直接透過感知所得到答案的問題,它在先驗條件假設(類似於數學公理)下,通過理性的分析和縝密的邏輯思維來推演出答案,並且不能有矛盾。所以,基礎數學常被認為是形而上學應用於數字存在情況下的特例。
4、形而上學歷史上為神學服務的隻是其中一個應用。關於形而上學與神學的關系,哲學傢薩特說:盡管萊佈尼茲肯定上帝的存在,而我否定其存在,但他並不比我更能稱得上是形而上學哲學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