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傢生產梳子的公司招聘業務員,經過面試後剩下三個人,最後一道題是:誰能把梳子賣給和尚?半個月後,三個人回來瞭。結果是:
2、甲:經過努力,最終賣出瞭一把梳子。(在跑瞭無數的寺院、推銷瞭無數的和尚之後,碰到一個小和尚,因為頭癢難耐,說服他把梳子當作一個撓癢的工具賣瞭出去。)
3、乙:賣出瞭十把梳子。(也跑瞭很多寺院,但都沒有推銷出去,正在絕望之時,忽然發現燒香的信徒中有個女客頭發有點散亂,於是對寺院的主持說,這是一種對菩薩的不敬,終於說服瞭兩傢寺院每傢買瞭五把梳子。)
4、丙:賣瞭1500把,並且可能會賣出更多。(在跑瞭幾個寺院之後,沒有賣出一把,感到很困難,便分析怎樣才能賣出去?想到寺院一方面傳道佈經,但一方面也需要增加經濟效益,前來燒香的信徒有的不遠萬裡,應該有一種帶回點什麼的願望。於是和寺院的主持商量,在梳子上刻上各種字,如虔誠梳、發財梳……,並且分成不同檔次,在香客求簽後分發。結果寺院在應用之後反響很好,越來越多的寺院要求購買此類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