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 古詩 解釋及賞析

惠崇春江晚景 古詩 解釋及賞析

1、惠崇春江晚景古詩如下:

作者: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2、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瞭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瞭。

大雁北飛,就像要回到北方傢鄉的人那樣,但是由於依戀,差一點掉瞭隊。

還沒有飛到北方時,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瞭,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3、賞析

惠崇是個和尚,宋代畫傢。這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曉景》上的。惠崇原畫已失,這首詩有的版本題作《春江曉景》,現已無從考證。

畫以鮮明的形象,使人有具體的視覺感受,但它隻能表現一個特定的畫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詩,雖無可視的圖像,卻能用形象的語言,吸引讀者進入一個通過詩人獨特構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彌補某些畫面所不能表現的東西。

這首題畫詩既保留瞭畫面的形象美,也發揮瞭詩的長處。詩人用他饒有風味、虛實相間的筆墨,將原畫所描繪的春色展現得那樣令人神往。在根據畫面進行描寫的同時,蘇軾又有新的構思,從而使得畫中的優美形象更富有詩的感情和引人入勝的意境。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瞭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此時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時節,可以在市場上銷售瞭。(一作沿潮水而上的時節)

好的題畫詩,既要扣合繪畫主題,又不能拘於畫面內容,既要能再現畫境,同時又能跳出畫外,別開生面,離開繪畫而不失其獨立的藝術生命。蘇軾這首詩可以說做到瞭這一點。詩的前三句詠畫面景物,最後一句是由畫面景物引起的聯想。整首詩又如同詩人即景言情,當下所得,意象妙會而自然。說前三句再現畫境,其實兩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溫度)、“鴨先知”(知覺)雲雲,是不能直接畫出的。詩能描寫如畫,詩詠物性物理又過於畫。這是因為繪畫屬於視覺藝術,而詩是語言藝術,有著表現上的絕對自由。最後一句進一步發揮聯想,在前三句客觀寫景的基礎上作出畫中景物所屬時令的判斷,從而增添瞭南方風物之美的豐富感覺,這更是畫所不能的。有關河豚的應時風味,梅堯臣《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一詩寫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歐陽修《六一詩話》說:“河豚常出於春暮,群遊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雲最美。”蘇軾的學生張耒在《明道雜志》中也記載長江一帶土人食河豚,“但用蔞蒿、荻筍(即蘆芽)、菘菜三物”烹煮,認為這三樣與河豚最適宜搭配。由此可見,蘇軾的聯想是有根有據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詩意之妙,也有賴於此。

詩人先從身邊寫起:初春,大地復蘇,竹林已被新葉染成一片嫩綠,更引人註目的是桃樹上也已綻開瞭三兩枝早開的桃花,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接著,詩人的視線由江邊轉到江中,那在岸邊期待瞭整整一個冬季的鴨群,早已按捺不住,搶著下水嬉戲瞭。

然後,詩人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致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由於得到瞭春江水的滋潤,滿地的蔞蒿長出新枝瞭,蘆芽兒吐尖瞭;這一切無不顯示瞭春天的活力,惹人憐愛。詩人進而聯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引人更廣闊地遐想。全詩洋溢著一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為什麼廚房不能裝空調 出門快速化妝步驟 出門快速化妝步驟是怎樣的 青椒魷魚的做法是怎樣的 青椒魷魚怎麼做 鱸魚的清蒸做法 清蒸鱸魚做法詳解 怎樣分辨真假紫砂壺 分辨真假紫砂壺的方法 墓地風水知識 墓地風水知識有什麼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