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是一首五律,但不為格律所縛,寫得新穎自然,曲盡山行情景。這首詩運用豐富的意象,動靜結合,描繪瞭一幅斑斕多姿的山景圖。山路崎嘔,對於貪圖安逸,怯於攀登的人來說,“山行”不可能有什麼樂趣。山野荒寂,對於酷愛繁華,留戀都市的人來說,“山行”也不會有什麼美感和詩意。
2、首聯一開頭就將這一類情況一掃而空,興致勃勃地說:“適與野情愜”——恰恰跟作者愛好山野風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對此作瞭說明:“千山高復低。”按時間順序,兩句為倒裝。一倒裝,既突出瞭愛山的情趣,又顯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復低”,這當然是“山行”所見。看見瞭山野非常喜愛,心中很滿足,群山連綿起伏的,時高時低,一個“愜”字,足以體會出當時作者心滿意足的心情。“適與野情愜”,則是“山行”所感。首聯隻點“山”而“行”在其中。
3、頷聯進一步寫“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復低”;“好峰”之“好”則包含瞭詩人的美感,又與“適與野情愜”契合。說“好峰隨處改”,見得人在“千山”中繼續行走,也繼續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換形,不斷變換美好的姿態。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單是點題。“徑”而曰“幽”,“行”而曰“獨”,正合瞭詩人的“野情”。著一“迷”字,不僅傳“幽”、“獨”之神,而且以小景見大景,進一步展示瞭“千山高復低”的境界。山徑幽深,容易“迷”;獨行無伴,容易“迷”;“千山高復低”,更容易“迷”。著此“迷”字,更見野景之幽與野情之濃。
4、頸聯“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互文見意,寫“山行”所見的動景。“霜落”則“林空”,既點時,又寫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會“升樹”,林中之“鹿”也要“飲溪”;但樹葉茂密,遮斷視線,“山行”者很難看見“熊升樹”與“鹿飲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寫出“霜落”、“林空”與“熊升樹”、“鹿飲溪”之間的因果關系,正是為瞭表現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飽含著“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樹”,“林空”而“鹿飲溪”,很是閑適,野趣盎然。
5、尾聯“人傢在何許?雲外一聲雞”讓人感覺餘味無窮。杜牧的“白雲生處有人傢”,是看見瞭人傢。王維的“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是看不見人傢,才詢問樵夫。這裡又是另一番情景:望近處,隻見“熊升樹”、“鹿飲溪”,沒有人傢;望遠方,隻見白雲浮動,也不見人傢;於是自己問自己:“人傢在何許”呢?恰在這時,雲外傳來一聲雞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詩人的提問:“這裡有人傢哩,快來休息吧!”兩句詩,寫“山行”者望雲聞雞的神態及其喜悅心情,都躍然可見、宛然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