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度濕度。剛出殼的鵪鶉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前三天要保持在37-36度,4-10天保持在35-32度,之後每周要降低溫度2-3度,直至脫溫後,保持溫度在22-25度之間。在育雛前期,因為適溫高,所以鵪鶉排泄小,室內也比較幹燥,所以要在地面適當的灑水,控制相對濕度在60%-65%左右,隨著鵪鶉排泄量增加,濕度也會變化,每天及時通風排濕,保持濕度在55%-60%左右。
2、飲水開食。在開食前2小時應該給鵪鶉苗飲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水,給腸道消毒,1~3天飲溫開水,水中加適量葡萄糖。一般在鵪鶉出殼後24小時開食比較好,第一天喂開食料,將半熟小米混合蛋黃撒在食盤上或比較粗糙的紙上,絕不可以撒在塑料薄膜上;因為鶉苗腿細無力,很容易在塑料薄膜上面打滑,稍有不慎便會造成終身殘廢。之後開始投喂蛋白質含量28%的混合料,4日齡後逐漸換成雛鶉料。
3、免疫註射。雛鵪鶉體質虛弱,所以要及時接種各種疫苗和預防用藥,要根據當地疾病流行選擇疫苗接種,而且不宜同一天接種兩種疫苗。在喂食飲水飼料中加入適量的預防藥劑,預防疾病發生,使其安全生長發育。
4、公母分群。鵪鶉性成熟早,有些母鵪鶉35日齡就開戶,如果公、母同籠飼養,不僅會造成飼料浪費,還會影響母鶉產蛋,不利於飼養。所以在20日齡時,可根據叫聲和頸下毛色是否發紅來挑出公鶉單獨育肥出售,而對準備留種的鵪鶉可按公、母1:3的比例留種。
而在飼養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嚴格的控制好溫度、濕度、通風、飼養的密度等等,同時我們還需要做好疫苗的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