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1貫等於1兩銀子。
2、貫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貨幣單位。一枚銅制鑄幣(方孔錢)為一文,一千文用繩子從中間的孔裡穿起來,稱為為一貫或一吊。
3、明朝洪武年間開始發行的紙幣大明寶鈔,其面值之一也叫“一貫”。開始是相當於一千文。不過後來由於貶值,最低降到價值一文左右。
4、所以,一文兩貫,其實也就是2001文錢,也就當成2貫瞭。傢財萬貫,則1000萬文,在有些時期,能兌換500兩黃金,古時1兩大概為37克黃金,也就是說,
傢財萬貫的大概有37斤的黃金,呵呵。幾十斤黃金,在以前是很厲害瞭吶,不過在今天看來那些黃金也就100多200萬的,不能算是富翁瞭。
5、歷史上,銅錢的購買力由其和金銀的兌換價決定,例如:據《三朝北盟會編》載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兩金兌20貫,1兩銀兌1.5貫。嶽珂的《金陀續編》載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1兩金兌30貫,1兩銀兌2.3貫。清朝從順治到康熙時候都試圖將兌換價穩定在1兩銀=1貫。道光年間,由於進口鴉片和後來的鴉片戰爭,漲到1兩銀兌2貫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