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哭泣的圓明園》原文:一直以來,我有一個未瞭的心願,想去看一看圓明園,去看一看被英法聯軍蹂躪、踐踏得面目全非的圓明園。能燒的都燒瞭,隻剩這些被摧毀的殘骸,淒涼地趟在那裡,我仿佛聽得見圓明園內百年歷史的哭泣。
那是一個灑滿陽光的冬日,我在北京忙完公事後,背上相機和幾個朋友一道打的來到瞭圓明園。我們從南門進,迎著風一直往北走,雖有暖陽,但刺骨的寒風依然象刀一樣刮在臉上,沿途的湖面都結瞭厚厚的冰。我們走過一個個小湖,湖旁那一堆堆橫豎趟著的白色大理石和漢白玉,我想應該是圓明園的遺址,它們與凍結的白色湖面相照應,在冬日的陽光下顯得格外蒼白,這些殘缺的大理石和漢白玉,好比一堆堆僅剩的白骨在低吟且唱,訴說著古往今來痛心的故事。往事可堪回首,這些毫無生機的殘垣,寫滿瞭淒慘與恐怖,我總是浮想聯翩,我仿佛聽到侵略者的嚎叫與怒吼;仿佛看到瞭清政府腐敗與懦弱無能;更是聽得見這些沒有生命的斷壁殘垣在默默哭泣……淚水漸漸模糊瞭我的雙眼。
我從不同的角度,用相機拍下這些在陽光散發著屈辱的廢墟,百年風雨,它們雖然依舊潔白無瑕,歷盡滄桑,它們雖然依舊晶瑩剔透,但事過景遷,早已物事人非。這些歐式建築的殘垣上,依舊洋溢著傲慢與高貴,散發著驕奢的氣息,彰顯著皇室的尊榮;那流暢不羈的歐式拱門的曲線,承載瞭那段曾經輝煌而又不屈的歷史。圓明園曾是一座珍寶館,裡面不知藏有多少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鐘鼎寶器、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集中瞭多少古代文化的精華;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花木多達數百萬株。完整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把她稱為“萬園之園”。
如今圓明園早已沒有瞭昔日的輝煌,它僅剩的這些被雕塑成歐式建築的漢白玉與大理石,屹立於蒼穹之下,撐起瞭中華民族的一段悲壯歷史,它用慘痛的教訓,血的代價警示著後人。弱國遭凌辱、欺侮,隻有國富民強,一切帝國主義與反正派誰敢來犯?圓明園從曠世奇園到白骨累累,誰又能讀懂它哭泣的靈魂、屈辱的心。一張一張地拍著這些殘垣,淚水模糊瞭鏡頭。我咬緊著牙關,緊握拳頭,心在流血。那種無法形容的屈辱感讓我無地自容。
面對著蒼天和這奢華殘破的羅馬石柱,我仰天長嘆,和這些斷壁殘垣一起落淚哭泣。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寫於1861年11月25日就英法聯軍在中國的暴行致巴特萊上尉的信,是世界上被引用最多的最著名的關於圓明園慘遭劫掠的文字: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瞭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掠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他們如此浩劫、侵略蹂躪中國,踐踏中國的尊嚴!
今天我站在這裡為清政府感到如此汗顏。時代已經久遠,歷史不會重來,我們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都能銘記歷史,以史為鑒,我們懂得落後要挨打,國弱被人欺,隻有祖國的強大我們才可以安居樂業,隻有大力發展經濟、軍事、科技、政治、外交等,我們的國傢才會繁榮昌盛,國富民強。
我們都未曾看到過圓明園,如果它能保存到現在,這座超巨型園林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園林之王”瞭。但時代的變遷總要留下一些遺憾。我們隻有努力,隻有強大,不把遺憾留給後人,才可堪稱當之無愧。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一把大火已將圓明園喧嘩洗盡,神話般的圓明園已變成一片廢墟,我踏著沉重的步子走進這承載悲壯歷史的圓明園,看到的隻剩斷垣殘壁,供遊人憑吊,雖然沒有看到挽聯,雖然它已在此沉睡百年,但我依然能聽得見它的呻吟與哭泣……
2、圓明園是清代大型皇傢園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占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清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裡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