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孩子談話,盡量做到簡潔清楚,不囉嗦
不少傢長對待孩子,很容易陷入兩個極端的態度:一個是成天忙自己的工作和傢務,從沒有想過要每天抽出點時間來陪陪孩子,和孩子聊聊天;一個極端就是每天圍著孩子的學習、吃喝拉撒睡,恨不得一分一秒都不要離開孩子的視線。這兩個極端恰恰容易造成孩子覺得爸媽不愛自己或者爸媽太令人討厭的後果。
那麼,我們要怎樣把握和孩子待在一塊的時光呢?這裡建議傢長每天抽出固定的時間,比如和孩子談話,一次性最好不要超過2分鐘,盡量做到簡潔明瞭,直截瞭當地告訴孩子對與錯,讓孩子能夠快速抓住談話的核心內容,否則傢長囉裡囉嗦,很容易造成談話趨於形式,結果把孩子說得暈暈乎乎的,一轉身就什麼都忘瞭,下次還是照舊。
2、尊重孩子的人格,逐步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在這一點上,習慣專制型的傢長特別要註意,不要越俎代庖,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出選擇,讓孩子習慣依賴他人,沒有自己的主見。
一般在孩子到瞭兩歲左右能夠凡事用簡單的話完整地表達出來時候,傢長就要註重培養孩子自己做決定的習慣,這樣不但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增加他對自身的自信心,而且還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在尊重和平等對待他。
3、避免情緒溝通,不將負面情緒傳染給孩子
傢長與孩子溝通時,如果是帶著工作或生活中的不良情緒,這是非常不利於雙方溝通的。因為自己情緒不好,在與孩子溝通時,難免會心浮氣躁、語氣嚴厲,讓孩子感受到很大的壓力。當接收到父母傳遞過來的不好情緒,孩子在回應父母時,也會不由自主地帶著情緒瞭。孩子情緒不好瞭,父母感受到瞭,就很可能會被激怒而更加生氣,導致溝通無果,甚至產生負面的影響。
4、不要對孩子放狠話嚇唬孩子
許多傢長發現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就拿出傢長的威嚴,經常說出孩子小小心靈難以接受的狠話來嚇唬孩子,比如傢長們常用的話:“再不睡覺,媽媽就出去不陪你睡瞭!”“什麼都不吃,那就給你餓吧!”“再這樣,你就給我滾出去!”“再這樣,我就離傢出走!”“你要是聽話的話,爸爸和媽媽也就不會吵架瞭!”
其實,對孩子放狠話並不能顯示傢長的威風,相反卻是顯出瞭傢長的無能和失敗,並不能讓孩子就此真的乖乖聽話,可能這樣的狠話說多瞭,還會讓孩子感到無所謂、厭倦,從而由開始的恐慌、害怕到後面的叛逆。
5、用孩子聽得懂的話和孩子溝通
所謂孩子聽得懂的話是指符合孩子年齡階段的話。傢長在與孩子溝通時,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與知識的儲備,避免用詞太復雜,讓孩子聽不懂,而導致溝通困難甚至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