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魯迅先生一生寫瞭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如《社戲》《故鄉》《孔乙己》等。又一次魯迅先生的好友孫伏園問魯迅:“在先生的小說中,你自己最喜歡的是哪一篇?”魯迅先生說“是《孔乙己》。”
2、《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繼《狂人日記》之後的第二篇白話小說,是討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戰鬥檄文。孔乙己是封建文化教育的殉葬品。
3、《孔乙己》一文以“我”的口吻來寫,體現瞭真實性。“我”是小說的線索人物,是孔乙己悲慘命運的見證人。文章就是以“我”的見聞為線索。同時《孔乙己》又以人們對待孔乙己的態度來貫穿全篇,可以說“笑”在全篇:孔乙己在笑聲中出場,孔乙己在笑聲中度日。孔乙己在笑聲中死去。
4、小說題目是《孔乙己》,是不是一開頭就出現瞭孔乙己呢?不是。是第四段才出現孔乙己的。那麼前三段寫瞭什麼呢?是寫孔乙己生活的社會環境。這裡將兩種人做對比,一貧一冨,一站一坐,一裡一外,一長衫一短衣幫。而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暗示瞭孔乙己的悲慘結局。
5、孔乙己在第四段出場瞭,特殊的身份不免引人發笑。這第一次的出場作者給瞭我們一個總的印象,做瞭一全方位的素描。穿著、身材、臉色、胡子,長衫。這一切無不說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教育理論深深毒害瞭孔乙己的靈魂。除此以外還有語言:一“偷”一“竊”顯示瞭孔乙己性格多麼迂腐。還有動作:一個“排”字刻畫瞭孔乙己的窮酸相,偏擺闊氣,還有神態:“漲紅瞭臉”“青筋”“爭辯”顯示瞭孔乙己死要面子。
6、第五段是插敘,概括瞭孔乙己的身世,揭示瞭孔乙己窮困潦倒沒落的過程及性格的形成根源。第六、七、八段同樣刻畫瞭孔乙己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如:孔乙己著瞭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下腰去說道:“不多瞭,我已經不多瞭。”直起身子又豆,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得也。”這一言行神態刻畫得十分生動形象,尤其是孔乙己用“罩”而不用“捂”或者“蓋”,說明他跟孩子們鬧著玩,說明孔乙己性格善良。
7、第九段說明孔乙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多餘的人。第十段寫孔乙己被丁舉人打折瞭腿,這是孔乙己悲慘結局的預兆,把孔乙己推上生活舞臺,最後一次亮相。與第一次的出場形成鮮明的對比,由“身材高大”到“盤著兩腿”,由語言的“偷”“竊”到小聲的“打”“跌”,由動作的“排”到“摸”,由“爭辯”到“懇求”的神態可以看出孔乙己的麻木,到瞭這個時候孔乙己也沒明白照成自己悲劇的根源是什麼。到瞭這種地步,掌櫃的和酒客還在笑孔乙己。孔乙己就這樣在人們的笑聲中死去瞭。他的死沒有驚動這個社會。他成瞭封建教育制度的一個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