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禮貌原則。這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之一。每個人都希望被他人尊重,合乎禮節的稱呼,正是表達對他人尊重和表現自己有禮貌修養的一種方式。交際時,稱呼對方要用尊稱。現在常用的有:“您”--您好,請您… … ;“貴”--貴姓、貴公司、貴方、貴校;“大”尊姓大名、大作(文章、著作) ;“老”張老、郭老、您老辛苦瞭;“高”高壽、高見;“芳”芳名、芳齡等。在交際場合對任何交際對象都忌用渾號、綽號。
2、尊崇原則。一般來說,漢族人有崇大崇老崇高的心態,如對同齡人,可稱呼對方為哥、姐;對既可稱“叔叔”又可稱“伯伯”的長者,以稱“伯伯”為宜;對副科長、副處長、副廠長等,也可在姓後直接以正職相稱。
3、適度原則。許多青年人往往對人喜歡稱師傅,雖然親熱有餘,但文雅不足且普適性較差。對理發師、廚師、企業工人稱師傅恰如其分,但對醫生、教師、軍人、幹部、商務工作者稱師傅就不合適瞭,如把小姑娘稱為“師傅”(與對尼姑的稱呼“師父”同音)則要挨罵瞭! 所以,要視交際對象、場合、雙方關系等選擇恰當的稱呼。在與眾多的人打招呼時,還要註意親疏遠近和主次關系。一般以先長後幼、先高後低、先女後男、先親後疏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