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嶽陽樓二首
宋代: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裡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裡,老木滄波無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後,日落君山元氣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遊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
2、第一首是詩人寫嶽陽樓的開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鄭重其事。
首聯寫嶽陽樓的地理位置,先從大處著墨,以洞庭湖和長江為背景,在一個宏觀視野中隆重推出嶽陽樓。“洞庭之東江水西”,詩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運用瞭“東”“西”兩個方位詞,並以湖、江系之,則嶽陽樓之所在,如或可見。而後再寫舉目所見,為“簾旌不動夕陽遲”。這一句是全詩寫景濃墨重彩的一筆,看似平常,實則細膩。“簾旌”為近景,“夕陽”為遠景,近景遠景合而為一,詩人的視線由近及遠地掃描,逐漸放開,融入那蒼茫的暮色中。不動的簾旌,表明湖面風平浪靜;遲落的夕陽,提示著傍晚的安詳。這樣富有詩情畫意的情境,不禁引起詩人豐富的遐想。
第一首寫登樓,而第二首轉寫景和歸途。詩人登上嶽陽樓,看到的是“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這就描繪瞭多種景物:天空、湖水、倒影、夕日、大雁,構成瞭洞庭湖獨有的美景。表面上“晴不風”三字略顯俗套,但這正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相同韻味,不加修飾,隻是寫的是湖水之壯美,這更顯手法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