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山而居”的“而”表示修飾,沒有實義。
2、出自:戰國列禦寇《列子·湯問》之《愚公移山》
3、原文選段: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裡,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4、釋義: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裡,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瞭,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傢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傢紛紛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