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小說原著《壞小孩》中,普普和丁浩(電視劇改名為嚴良)喝下張東升準備的有毒可樂後被毒死瞭,朱朝陽假裝中毒,順利逃過一劫,活瞭下來,還實現反殺,將張東升殺死。
原著中,朱朝陽早就知道把記憶卡還給交給張東升後,張東升一定會設法殺死知道一切秘密的他們。朱朝陽沒有提醒普普和丁浩,反而提前偽造日記,把這段時間中他內心和行動裡所有的“惡”都推到瞭普普、丁浩、張東升身上,偽造日記中的朱朝陽依然是一個清白無辜的優等生,所有的壞事都是別人造成的。偽造日記成功騙過瞭所有人,經歷瞭這段真相的人隻剩下朱朝陽自己,他即將獲得父親留下的巨額遺產,從此生活無憂。
小說中隻有曾經做過警察的數學系博士生導師嚴良(電視劇中刪除瞭這個人物)對朱朝陽的日記產生瞭懷疑,並通過自己的方法,證實瞭猜測。嚴良看穿瞭真相,卻在是否要揭發朱朝陽的問題上遊移不定。小說的結局沒有說明嚴良最終的選擇。
2、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的結局比小說原著還要復雜。很多觀眾猜測電視劇最後通過隱喻的方式,創造瞭表面的童話式美好結局和隱藏的殘酷真相兩個結局。觀眾可以自己進行取舍。這其實跟小說最後,洞悉真相的嚴良是否要揭發朱朝陽,由讀者自行決定的設計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電視劇表面的結局是:殺人犯張東升被擊斃,好學生朱朝陽重返校園,繼續單純美好的學校生活,孤兒嚴良被老陳收養,普普的血型跟弟弟匹配,弟弟也獲得瞭救治。惡有惡報之餘,三個孩子都有瞭歸宿,是一個美好而光明的結局。
但這個結局有點經不起推敲。首先是普普。她哮喘發作後,張東升雖然打瞭急救電話,但被問到病人位置的時候,他猶豫瞭。後來警察隻說瞭“找到普普”,但一直到最後,普普都沒再出現,因此有觀眾認為找到的可能是普普的屍體,也就是張東升為瞭自保沒有說出普普的位置,造成普普失救而死。其實這裡的情節設計,張東升無論有沒有救普普,都很有戲劇張力。如果他沒有救普普,就延續瞭虛偽的人設,表面上是個好人,實際上卻是一個能夠毫不猶豫殺害妻子和嶽父嶽母的冷血殺人犯,為瞭自保舍棄跟他其實沒什麼關系的普普是很正常的。而如果他救瞭普普,也會讓這個人物的塑造更加復雜和豐滿。他是一個壞人,但有時候也會做好事,在一些情況下他殺人瞭,而在另一個場景裡他也會救人。這也是真實的人性。
其次是關於朱晶晶的死。小說中朱晶晶的確是朱朝陽親手推下樓的,充其量隻能說是激情殺人,並不能說是意外。但在電視劇中,朱晶晶的死變得撲朔迷離。表面上是她自己失足墜落的,但在她已經摔出瞭窗外後,普普說瞭一句“她要掉下去瞭”,而不是“她掉下去瞭”,所以有人認為朱晶晶並不是直接摔到樓下的,而是在掉出窗外後,被掛住瞭,有被救的可能,但朱朝陽選擇見死不救,看著她最終掉下去摔死。
再然後是嚴良的結局。嚴良落水後,是老陳把他救瞭上來。但當時老陳也受瞭重傷,下水成功救人不太現實。更重要的是,結尾處,朱朝陽開學瞭,站在禮堂裡,嚴良進來看著他,但是禮堂裡其他的學生好像都看不到嚴良,似乎這個嚴良隻是朱朝陽一個人的幻想。這就讓很多觀眾覺得嚴良應該是落水的時候就死掉瞭。
其實不管是相信童話式的光明結局,還是相信更具沖擊力的黑暗結局,都是觀眾自己的選擇。一部作品能夠讓大傢願意討論這麼多細節,進行這麼多思考,也是本身優秀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