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鑄造九鼎》:塗山大會之後,為表示敬意,各方諸侯常來陽城獻金(即青銅),後來,九州所貢之銅年年增多,大禹想起從前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為瞭紀念塗山大會,就準備將各方諸侯進獻的金,鑄造成幾個大鼎。後九鼎(即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鑄成,鼎上鑄著各州的山川名物、禽異獸。九鼎象征著九州,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豫州即為中央樞紐。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借以顯示夏王大禹成瞭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九鼎繼而成為“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傢統一昌盛的象征。
2、《塗山之會》:禹在確立王權的過程中,又繼續征伐三苗。他統領眾多邦國君長,並以奉行天命自居,這表明他已掌握瞭最高的王權,取得瞭“夏後”的地位。經過激烈的戰鬥,三苗戰敗瞭。這是一次規模較大的武力征伐,通過這些征伐活動,不斷加強瞭夏禹的王權。禹在確立王權後,就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瞭陽城(河南登封縣告成鎮)作為都城。後又遷往陽翟(河南禹縣)。為瞭鞏固王權,禹又沿潁水南下,在淮水中遊的塗山(安徽蚌埠西郊懷遠縣境),大會夏、夷諸部眾多邦國和部落的首領,這就是“塗山之會”。原來的眾多部落首領,到此時大都轉化成世襲貴族,分別成為各個邦國的君長。這次大會,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