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 tǔ yù hún
詞語解釋:
1.古族名。古鮮卑族的一支。本居遼東,西晉時在首領吐谷渾的率領下西徙至甘肅﹑青海間,至其孫葉延時,始號其國曰吐谷渾。隋初,誇呂稱可汗,建都伏俟城。唐時,諾曷缽可汗曾來朝,受封號。後為吐蕃所並。
2.唐時泛指侵擾邊境的敵軍酋領。
3.復姓。本鮮卑族首領名,後遂為姓氏。見《魏書.官氏志》﹑《周書.異域傳下.吐谷渾》。
4.樂府名。本北朝馬上樂,周隋時與西涼樂雜奏,成為宮廷音樂,唐時猶存。
分詞解釋:
可汗:
1.亦作“可罕”。
2.古代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族最高統治者的稱號。開始出現於5世紀初,宋元以後簡稱汗。
一支:
1.猶一條。常指河流或山脈的支派。
2.各種學派﹑流派或宗族的支派,亦名一支。
3.一肢。支,肢。
北朝:
北魏(後分裂為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的合稱。參看 〖南北朝〗。
首領:
①頭和頸:保全首領。
②為首的人:集團首領|梁山首領。
馬上:
副詞。表示緊接著要發生:馬上去|馬上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