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為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後感激涕零,晉文公即位後封賞群臣時卻忘瞭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隱居綿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事後卻發現介子推背著老母死在一顆老枯樹下,並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當天定為寒食節。
2、第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柳樹竟然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以寒食後一天為清明,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清明節已經超出節氣的涵義,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處瞭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