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志(lìzhì),是指設立自己未來方向的志願。即確定一個長遠的目標,制定達成目標的步驟,在這基礎上努力進取,且不斷調整理論與實踐的差距的過程。
2、典故:1、樹立志向;下定決心。《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志以發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參以定之。”《後漢書·列女傳·陰瑜妻》:“我本立志與陰氏同穴,而不免逼迫,遂至於此,素情不遂,奈何?”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二書》:“論治則曰立志,論事則曰從權。”《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如今姑爺癆病死瞭,你史妹妹立志守寡,也就苦瞭。”羅雅臣《清儒人袁雅堂(袁可立七世孫)墓表》:“及公身,當傢道中落之後,立志自憤,敏而好學,月寒露冷,不懈不惓。”2、堅強獨立的意志。《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明陶宗儀《輟耕錄·狷潔》:“﹝鄭所南﹞剛介有立志,會天兵南,叩闕上疏,犯新禁,眾爭目之。”
3、名言的意思名人所說過具有某種特殊的話。一。稱說描述。《書·大禹謨》:“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孔傳:“名言此事,必在此義。”唐鄭綮《開天傳信記》:“力士再拜賀曰:‘非常之事也,願陛下為臣一奏之。’其聲寥寥然,不可名言也。”宋蘇軾《賀提刑馬宣德啟》:“其為喜幸,豈易名言。”清錢謙益《讀杜小箋中·寄張十二山人彪》:“此數句隱顯映帶,其妙處未易名言。”
立志名言
4、立志名言:二。著名的言論或話語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庾公嘗入佛圖,見臥佛,曰:‘此子疲於津梁。’於時以為名言。”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公嘗語尹師魯曰:‘恩欲歸己,怨使誰當?’聞者嘆服,以為名言。”朱自清《論標語口號》:“格言也罷,名言也罷,作用其實都在指示人們行動,向著某一些目的。”勵志名言意指為前方路程作目標,向著那個目標前進。
勵志名言可作為個人的座右銘。即為人生的信條,來鼓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