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黎巴嫩一個小城鎮裡的法庭,12歲的男孩紮因因為持刀傷人被判入獄,不過在律師的支持下,紮因起訴自己的父母,是因為父母不能為他提供保護和安全感。紮因的父母很窮,負擔不起撫養孩子們的費用,這意味著紮因不能獲得身份證,所以紮因是一個沒有資格獲得護照的黑戶,無法去學校上學,甚至在緊急情況下也無法在醫院獲得救助。
2、紮因是傢裡的長子,為瞭養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為當地的雜貨商送貨,雜貨商老板對紮因的妹妹有一種邪惡的興趣。當紮因的父母把妹妹賣給雜貨商時,紮因無比傷心跑到瞭一個海濱小鎮,在那裡,紮因遇到瞭埃塞俄比亞移民的拉希爾,是一個善良的人,她的生活比紮因稍稍好一點點,拉希爾隱瞞瞭她有個一歲的兒子約拿斯,為瞭逃避雇主和政府部門的監視,她在工作時一直把孩子放在購物車上,她住在一間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裡,正努力攢錢試圖買一張偽造的身份證。
3、十二歲的孩子將父母告上法庭,所控訴的是父母給予瞭自已以生命。電影《何以為傢》的故事乍看荒誕至極,但當我真的看完這部電影,卻又會被電影中在赤貧環境裡生長的孩子,他悲慘的境遇所動容,會因此陷入耐人尋味的深思,這個世界最為彌足珍貴的羈絆是親情,但並不是每一個能生下孩子的人都有資格成為父母。
4、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電影,在《何以為傢》裡,生長於黎巴嫩的女性導演娜丁·拉巴基將鏡頭聚焦於瞭自已國傢的社會最底層,透過她的鏡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讓人不可思議卻又如此真實的國度,在這裡從販賣毒品到兒童買賣是那麼的隨處可見,從非法移民問題到孩子最為基本的生存都無從得到保障,可以說這部電影中的任何一個點都可以延伸為一部頗具深度的電影,而娜丁·拉巴基透過這一系列罪惡事件的串聯,卻將最後的焦點放在瞭孩子的身上。
5、在電影中作為主人公的男孩贊恩,本該是身處學堂,憧憬未來的年齡,卻不得不整日為瞭生計辛苦奔波,而贊恩的傢庭雖然是一個擁有七個兄弟姐妹的大傢庭,但在這個傢裡,所充斥的也並不是其樂融融的溫馨,贊恩的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的方式隻有非打即罵,漠不關心,在這種原生傢庭裡長大的贊恩,其實從小就不曾感受過多少親情,但電影卻又透過劇情的展開賦予瞭他以爸爸般的責任,這種殘酷中透露的人性至善,是電影最具人文關懷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