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 měng gǔ bāo
詞語解釋:
也稱“氈包”。中國蒙古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的牧民的傳統民居。流行於內蒙古、青海、甘肅、新疆等地牧區。用厚羊毛氈制成的圓形凸頂房屋。分移動式和固定式兩種。通常高約2.5米,直徑4米。頂有圓形天窗。我國古代文獻稱穹廬或氈帳。
[ger;Mongolian tent] 蒙古族人居住的圓頂的氈子帳篷
分詞解釋:
塔吉克族:
分佈於新疆等地的少數民族。約3.3萬人(1990年)。用塔吉克語,無文字。通用維吾爾語文。信伊斯蘭教。主要從事農牧業。
牧民:
1.治民。
2.指治民的官。
3.牧區中以畜牧為主要職業的人。
哈薩克族: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新疆、甘肅。
青海:
1.湖名。為我國最大的咸水湖。古名鮮水﹑西海﹐又名卑禾羌海。北魏時始名青海。
2.喻邊遠荒漠之地。
3.東方之海。也借指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4.碧綠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