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有兩種涵義:
1、一為秦漢時已形成的郎官制度的三郎。始見於《史記.秦本記》的“近官三郎”。《索隱》雲∶“三郎謂中郎、外郎、散郎”。《史記會註考證》引蘇林註,謂三郎為中郎、郎中、外郎。三郎源於先秦時的郎中,秦及漢初皆為皇帝宿衛近官。
2、二為可能是民間神。唐薛用弱《集異記》載盧某之妻忽死,正諫大夫明崇儼以為系泰山三郎奪之,因用太乙直符檄告泰山三郎而使其重生。泰山神有子,始見《北魏書.段承根傳》。泰山三郎在唐以後頗受民間崇拜,五代范資《玉堂閑話》記泰山下有三郎君神祠,五代後唐明宗長興四年,曾封其為威雄大將軍,至北宋真宗祥符七年又封為炳靈公,江南地方有炳靈公廟,並以其為火祖,逢其誕日則加祭祀。見於唐代文獻,不僅泰山之神有子三郎,而且華山之神有子名三郎,亦見《廣異記》等書所記。五嶽五方帝崇拜由來已久,道教文獻也稱泰山神為東嶽帝、華山神為西嶽帝、南嶽神為南嶽帝等,印文中的“南帝三郎”,其文是否同於泰山三郎、華山三郎,尚不清楚,因為記載泰山、華山三郎的都為較晚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