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強化小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
自我管理的直接動力來源於小學生自我服務,行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是兒童發自內心的行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因此,引導自我管理首先要強化自我管理的意識。
一方面,我們要對學生進行生活學習的獨立性教育。小學生天生幼稚,辨別是非能力較差。我們要創設更多教育機會,使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到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應該做,什麼是不應該做。教育既要及時,又要註意小孩子的年齡特點。生硬說教,收效甚微。故此,我們都會利用好班會課時間,及時把班中出現的情況或發生的事情,和孩子們一同分析,引導他們學會辨別好壞。對做得好的學生給予表揚,獎勵。對做瞭錯事的學生提出要求,寄予希望。千萬不能讓犯錯的孩子下不瞭臺。
例如同學盧俊吉,他的學習成績是好,可是自制能力很差,原因在於他的父母寵愛有加,什麼事情都不讓他做,結果太過嬌生慣養,於是我找來他的父母談心,告訴她們俊吉其實很聰明,可以培養各方面的能力,這樣以後才能德、智、體全面發展。經過幾次談話和傢校共同努力,該生已經學會瞭很多事情,比如自己會勸阻別其他不自律,上課能積極學習瞭。
另一方面,我又愛護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經常進行成紀律強化。一般說來,少年兒童的心靈是純潔無暇的,他們樂於遵守紀律,樂於配合教師的工作,也樂於為集體服務。隻要教育得法,每個孩子都會成為班級管理的積極參與者。那麼究竟該如何調動積極性呢?基本的途徑是給予正面強化。例如我實行瞭每天的“爭衛生第一”制度,使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鞏固瞭進行自我管理的意識。還有我們的盧威澎同學,他自控能力差,於是我們讓他慢慢的一點一滴地做起,上課多表揚,這樣他的自控能力就有所好轉。
2、在活動中培養小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導自我管理,根本上在於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將“捕魚”的本領傳授給學生,不是直接將“魚”給他們,即通常所說的“授之漁”
,而不是“授之魚”
。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須要有一定的途徑,在目前的小學教育中,正式的課堂教學一般不包含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於是,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就成瞭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訂嚴密的活動計劃,其次要充分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教師隻能給予學生一定指導,而不能一手包辦整個活動,而且還應該盡量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鍛煉的機會。最後要重視對活動結果的評價。強調其活動的深遠意義,致使其長期發揮效力。比如“推普”活動中,我就上課時告訴他們如何講話,並且把自己的感受與大傢分享,結果班隊活動成瞭他們活動的舞臺,三十分鐘活動成瞭他們展示的空間,各種各樣,豐富多彩。
又例如我們班盧英傑同學,全無組織紀律觀念,精力充沛,於是我倡導別的同學幫助他,不要遺棄他,要和他一起遊戲,一起活動,不割裂他,使他成為我們班同學喜歡的一員。並且在看到他做不乖的事情時,要即時制止他。我也常找他談談心,告訴他哪些地方有進步,哪些地方還有待改進。我還聯系他的傢長,大傢一起努力,管好這個孩子。慢慢地他作業有瞭,字跡開始清楚瞭,雖然他還有小動作,盡管他還有些小調皮,可是他的進步卻是有目共睹。
3、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創設自主管理氛圍。
由於學生年齡較小,他們的能力畢竟有限,因此,教師要註意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及時指導學生的工作,為學生創設自主管理的氣氛,引導學生積極開支腦筋,想辦法,根據班級特點,能動地、自主地進行工作,做好自己主管的工作。如果教師要麼包辦代替,要麼放任自流,既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不利於建設一個自主管理型班級。
在實踐中,要求學生各司其職,各部在班級委員會的協調下相互合作,每開展一個活動,作出一項決議都要集體討論,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情況下形成最終方案,再由班級委員會向教師匯報。一般情況下,隻要沒有大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按既定方案去完成工作,即使有不周之處,也可讓學生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通過一年的努力,現在學生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瞭很大提高,班級工作有瞭很大起色,學生真正感到自己成為瞭主人,初步建立瞭一個學生自主管理型的班級。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任重道遠。通過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進而學會自我管理,培養其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真正給予孩子們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是每個班主任都可以進行嘗試。我們應該認真抓好班級管理工作,充分發揚民主,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管理,千方百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師管理向學生管理的過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協調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