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1]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1424年),年號“永樂”。
2、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冊封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二十三年率軍打敗北元乃兒不花,聲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後,厲行削藩政策。朱棣以奉天靖難為名,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朱棣在位時期,勵精圖治,延續洪武政策。政治上,繼續實行削藩政策,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官制機構,設置內閣和東廠。軍事上,五次親征蒙古,占領安南,東北設立奴兒幹都司,西北設置哈密衛,西南設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貴州承宣佈政使司。還委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中外友好往來和對南海地區的經營。文化上,編修《永樂大典》。同時,為瞭加強對北方地區的控制,疏浚大運河,遷都北京。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但其五征蒙古、派鄭和下西洋以及遷都北京等舉措都耗費瞭很大國力,削藩政策的不徹底性也為其死後漢王叛亂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