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文 huán wén
詞語解釋:
春秋五霸中齊桓公與晉文公的並稱。
分詞解釋:
晉文公:
晉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時期晉國國君。名重耳。晉獻公子。因獻公立幼子為太子。他流亡在外十九年。後由秦國送回。即位後整頓內政,增強軍隊,使國力強盛。公元前632年親自率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大敗楚軍;又大會諸侯於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成為霸主。
春秋五霸:
春秋時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即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另一說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並稱:
1.一齊稱道。
2.相提並論。
齊桓公:
齊桓公(?-前643)春秋時期齊國國君。薑姓,名小白。其兄齊襄公被殺後,從莒(今山東莒縣)回國取得政權。任用管仲進行改革,國力富強。以“尊王攘夷”為號召,團結諸侯國,打退外族遊牧部落的侵襲,擴大齊國的勢力范圍。多次以盟主的身份召集諸侯會議,訂立盟約,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公元前651年的葵丘會盟。是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