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自清賣皮衣買書。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學最後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廠去逛書店,見到一部新版的《韋伯斯特大字典》,定價要14元。這錢對這部大書說來雖不算太貴,可對一個念書的學生卻實在不是個小數目。自己手頭沒這麼多錢,可書又實在舍不得,思來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還值點錢瞭。這件大氅,是父親在朱自清結婚時為他做的,水獺領,紫貂皮。大氅雖是佈面,樣式有點土氣,領子還是用兩副“馬蹄袖”拼湊起來,可畢竟是皮衣,在制作的時候,父親還很費瞭些心力。可當時實在舍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將來準能將大氅贖出,便在躊躇許久後,毅然將它拿到瞭當鋪。當鋪在學校後門,轉身就到。朱自清並沒有過多考慮。因為想到將來贖回,便以書價作當價:14塊。大氅當然不止這個價,所以當鋪櫃上的人一點不為難,即刻付款。拿上錢,朱自清馬上去把那本《韋伯斯特大字典》抱瞭回來。
2、朱自清顯氣節。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48年初,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6月,北平學生掀起瞭反對美國扶植日本軍國主義的運動。朱自清身患重病,又無錢醫治,但他毫不猶豫地在寫著“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舍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的宣言上簽瞭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療無效,12日逝世。那時他年僅50歲。臨終前,朱自清以微弱的聲音諄諄叮囑傢人:“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國面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傢以後不買國民黨配合給的美國面粉!”
3、朱自清鞭策自己。
根據上個世紀30年代清華的規定,教授們在校工作五年,就有一年的學術休假,由學校資助去外國訪問進修。朱自清時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於1931年利用學術休假,在英國倫敦皇傢學院和倫敦大學旁聽。據《朱自清日記》於該年記述,他有兩次夜夢清華未能繼續聘他為教授,理由是他在外國文學上的學養上尚有不足。夢醒後,全身冷汗,深感不發聘書頗有道理,於是他更加努力利用在倫敦的一切便利條件,來提高自己。
4、朱自清李健吾的師生情。
1925年暑假過後,朱自清先生應聘來到清華大學擔任瞭中國文學系的教授。李健吾這時剛好從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畢業,考取瞭清華大學中文系。上第一堂課,朱自清先生點名,點到李健吾時,問道:“李健吾,這個名字怪熟的,是不是常在報紙上寫文章的那個李健吾?”李健吾回答:“不敢瞞老師,是我。”“那我早認識你啦!”朱先生高興地說。下課後,朱自清先生勸李健吾:“你是要學創作的,念中文系不相宜,還是轉到外文系去吧。”當時中文系隻念古書,所以朱自清先生這麼說。李健吾聽瞭朱自清先生的話,第二年就轉到外文系去瞭,師生雖不在一個系,但李健吾寫瞭作品,都先送給朱先生看,始終把朱自清先生當作導師。朱自清先生也每次都字斟句酌地幫李健吾定稿,多年互動,使他們真摯的師生情篤定終生。
5、朱自清癡迷讀書。
1898年11月22日,被譽為現代散文傢、詩人、學者、民主戰士的朱自清出生瞭。朱自清在上中學時,就極喜歡讀書。當時傢裡每月給他一元零花錢,他大部分都交給傢鄉揚州的一傢廣益書局瞭,而且還常常欠賬。引發他對哲學興趣的一部《佛學易解》,就是從這傢書局得到的。後來到北京大學讀書,專業就是哲學,朱自清就更喜歡佛學書瞭。當時佛經一類書多在西城臥佛寺鷲峰寺一帶,他曾到寺裡面買瞭《因明入正理論疏》、《百法明門論疏》、《翻譯名義集》等書。當時是一個陰沉的秋天的下午,街上就朱自清一人,他在文章中回憶時還說:“這股傻勁回味起來頗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