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盧 dū lú
詞語解釋:
1.古國名。在南海一帶。國中之人善爬竿之技。
2.借指都盧國人。
3.古代雜技名。今之爬竿戲。
4.微笑貌。
5.統統。
分詞解釋:
爬竿:
①也稱“拔高”。一種向上攀援垂直而立或懸於高架的竹(木)竿的民間體育活動。有手足並用或單用雙手兩種爬法,並可結合做造型動作。已列為《國傢體育鍛煉標準》的項目之一。
②雜技節目。漢代已流行,有尋幢、立竿等稱謂。立長竿於地,一至數人攀緣竿上,作在竿頂單臂支撐或足髁夾竿懸空等驚險動作。另地上立兩根長竿,演員穿躍於兩竿間表演的,稱“雙爬竿”。也有將竿豎立於一演員肩上或頭上,另數人在竿上進行表演的。
一帶:
1.一條帶子。常用以形容東西或景物象一條帶子。
2.泛指某一地區或其附近。
3.表數量。用於象帶子樣的物件。
4.表數量。用於景物或景色。
5.表數量。用於成排的門或建築物等。
南海:
太平洋西部邊緣海。在中國和中南半島、馬來群島之間。經一系列海峽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為兩大洋間交通要道。面積約350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12米,最深達5559米。珊瑚島、礁林立。有珠江、紅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註入。海底富藏石油。
雜技:
表演藝術的一種。狹義指在特定的環境中,運用各種道具,以高難和驚險的技巧動作為手段進行表演的人體技藝,如手技、頂技、蹬技、吊子、爬竿、走鋼絲、車技、鉆圈、柔術等;廣義還包括口技、馴獸、滑稽、魔術等。有些國傢把廣義的雜技(往往不包括魔術)稱為馬戲,又根據表演環境和條件的不同而有高空雜技、舞臺雜技、水上雜技、冰上雜技等之分。中國雜技在春秋戰國時已具雛形,漢代大盛,為百戲的重要內容。以後歷代有所發展,形成鮮明的民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