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過冬至的風俗 各地過冬至的風俗有哪些

各地過冬至的風俗 各地過冬至的風俗有哪些

1、北方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對於有著“好吃不如餃子”習俗的北方人來說,也普遍有冬至吃餃子和餛飩的風俗。吃“捏凍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餃子的俗稱,據說是吃後可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天裡,不會被凍掉耳朵。

不過不同地方的人們對餛飩的稱法不一樣,廣東人把餛飩稱為“雲吞”,湖北人則稱之為“包面”,江西人稱其“清湯”,四川人稱“抄手”。

2、江南

民間有“吃瞭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他們在傢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 圓,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3、浙江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這天,全傢男女老少都要集齊,嫁出去的女兒也要趕回婆傢。傢傢戶戶要做蕎麥面吃。習俗認為,冬至吃瞭蕎麥,可以清除腸胃中的豬毛、雞毛。

4、貴州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瞭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瞭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民間也有“冬至吃狗肉,明春打老虎”之說。現在北方,貴州等地區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5、福建

“冬至霜,月娘光;柏葉紅 ,丸子捧。”這是關於冬至的一首兒歌。《八閩通志》載:“前期糯米為丸,是日早熟,而薦之於祖考。”這就是冬至暝搓丸子和冬至早以熟的“甜丸子”祭祖的民俗。

“搓丸”手藝細巧,晉江深滬、石獅祥芝、惠安崇武的漁村婦女,搓丸速度快、質量好,粒粒小如魚目珠子,令人贊嘆不已。在搓冬節丸的同時,還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瓏的瓜果動物和金錠銀寶,以象征興旺吉祥有財氣,俗稱“做雞母狗仔”。

水性防銹漆能防銹嗎 適合散心的旅行句子 旅行簡短文藝句子 山楂罐頭的制作方法 怎麼做山楂罐頭 落井下石是什麼意思 落井下石的含義 檸檬膏的制作方法 檸檬膏的制作方法簡述 不成敬意是什麼意思 不成敬意的含義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