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傢、思想傢和革命傢。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在《新青年》上第一次用的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學院學醫,後深感光用醫並不能徹底救國,棄醫從文,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瞭《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1918年以“魯迅”為筆名,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2、在此之前,他是一名醫生,因戰亂奮起改行為作傢。魯迅生平是一個“愛書如命”的人。1927年與許廣平女士結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嬰。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於上海。著作收入《魯迅全集》,作品及《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瞭《魯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瞭《魯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傳》、《狂人日記[9]》等。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瞭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藥》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魯迅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3、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魯迅創作的為數不多的小說建立瞭中國小說的新形式;他所創作散文更是“顯示瞭文學革命的實績”;他的所開創的雜文文體富有現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戰鬥性,是後世作傢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
4、他所創作的雜文更是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學、文學、藝術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書。幾乎所有的中國作傢都在魯迅開創的基礎上,發展瞭不同的方面的文學風格體式。
5、作為翻譯傢他大量的翻譯瞭外國的文學作品、科學自然作品為開啟民智,引入先進的科學文化思想做出瞭巨大的貢獻。
6、而作為美術愛好者魯迅大量引進瞭西方木刻、版畫作品,並在精神、理論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學習木刻、版畫藝術,極大的推進瞭現代木刻、版畫在現代中國的傳播與發展,為現代中國的美術事業做出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