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的第三部。高爾基在15歲那年,離開故鄉,離開外祖母,想到喀山去進大學。喀山是東俄的文化中心,是革命青年的集中地。可是他到瞭喀山,進大學這回事成瞭幻想,隻好暫時住在倫諾夫傢裡。他在碼頭上做苦力,認識瞭一個叫古利的青年,就和古利住在一起。以後他參加瞭他們的組織,常常秘密地開會。
2、《我的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的第一部,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回憶。高爾基一這位偉大的文豪,一八六九年,生於俄國的諾甫哥羅德。他從小就具有反抗與鬥爭的特性。他經歷瞭兩個時代和兩個社會:一個是專制奴役的社會,另一個是民主自由的社會。
3、帝俄時代,在沙皇殘暴的統治下,俄羅斯人民是苦難與貧困的,作者的的童年就消磨在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們中間,養成瞭他對一切苦難人們的同情,使他在人類解放的艱巨工作過程中,始終是一名堅強的旗手。
4、馬克西姆·高爾基(Maxim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姆維奇·別什可夫,蘇聯作傢、詩人、評論傢、政論傢、學者。
5、高爾基於1868年3月28日誕生在伏爾加河畔下諾夫戈羅德鎮的一個木匠傢庭。4歲時父親去世,他跟母親一起在外祖父傢度過童年。10歲那年,高爾基開始獨立謀生。他先後當過學徒、搬運工、看門人、面包工人等,切身體驗到下層人民的苦難。在此期間,他發奮讀書,開始探求改造社會的真理。1884年,他參加民粹黨小組,閱讀民粹黨人著作和馬克思的著作,積極投身於革命活動。1905年,高爾基加入瞭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906年,高爾基受列寧的委托,由芬蘭去美國進行革命活動,在美國出版長篇小說《母親》。後定居意大利卡普裡島。1913年,高爾基從意大利回國,從事無產階級文化組織工作,主持《真理報》的文藝專欄。1917年十月革命後,伴隨著革命出現的混亂、破壞、無政府主義思潮及各種暴力事件,高爾基與列寧及新政權之間產生瞭矛盾。1921年10月,由於疾病,也由於與佈爾什維克政權的分歧,高爾基出國療養。1928年,高爾基回到蘇聯,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羅斯作瞭兩次長途旅行觀光後決定回國定居。1934年當選為作協主席。回國後的高爾基作為蘇聯文化界的一面旗幟,為蘇維埃的文化建設做瞭大量工作。但20世紀30年代蘇聯出現的種種問題又使他與斯大林及現實政治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