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勤儉就是勤勞節儉,包括努力工作和節約用度兩個重要方面。我國自古就以勤儉作為修身治傢的美德,《尚書》說:“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左傳》引古語說:“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周易》提出:“儉德辟難”之說,《墨子》有:“儉節則昌,淫佚則亡”之論。古人認為能否做到勤儉,是關系到生存敗亡的大事,不可輕忽。在現在社會,經濟增長和物質消費的觀念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但勤儉作為一種美德,作為一種工作態度、生活作風或治國方針,還是要大力提倡的。
2、有許多的歷史人物都以勤儉來修身,他們不僅在國傢事業上勤勞,而且在傢庭生活上也非常節儉。克勤克儉,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傳說中的古代聖賢都是這樣做的,如堯特別關心民眾,認為別人挨餓受凍是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好,是自己的過錯。而他自己的生活卻十分節儉,經常穿著粗佈衣裳,吃粗米飯,喝野菜湯。正是由於堯在事業上和生活上克勤克儉,所以贏得瞭百姓的愛戴,成為一位聖賢。
3、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淡漠瞭古人的教訓,大肆的奢侈浪費。我國就形成瞭一種通病——“節儉冷漠癥”。身邊的小事就足見這種病態的嚴重。白天明亮的教室裡非得開燈,洗手間的水龍頭“細水長流”,電腦永遠處在待機狀態,簡直是“不知節儉何滋味”。據上海能源管理部門統計,按平均每戶傢庭有15瓦特的耗電量計算,上海480萬戶傢庭在白天高峰時就增加瞭2.5萬千瓦左右的用電負荷;一臺電腦的待機能耗30瓦,如果上海15萬機關幹部下班後都不關掉電腦電源,僅此一項,就將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電負荷,倘若加上企事單位的的電腦待機浪費,數字十分驚人。如果這樣浪費下去,有多少能源將被這樣白白的浪費掉。為國傢造成多大的經濟損失。長此下去,即使我國再強盛,恐怕也支撐不瞭多長時間。
4、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傢庭,無不是興於勤儉,忘於奢靡。古往今來,成功的創業者大都經過艱苦奮鬥階段,所以都很勤儉節約。但是對於守業者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沒有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容易貪圖奢侈享樂,最終的命運必然是事業的衰敗,國傢的滅亡。這是幾千年歷史所昭示的真理。
5、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戒奢從儉,不糜費財物,認識我們崇尚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