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外年俗
(1)中國臺灣
臺灣和祖國大陸各地一樣,臺灣人過年從農歷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上元節)過完,才算全部結束,歷時整整一個月。“尾牙”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這一天,臺灣一般平民百姓傢要祭拜土地公,各商傢行號也要在那天宴請員工,以犒(kào)賞過去一年的辛勞。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傢傢戶戶舉行祭灶活動,歡送灶神及其他諸神上天。送完神後,傢傢戶戶就開始“清屯”,舉行大掃除。除夕,也叫大年三十,出外謀生的傢人,都要趕回老傢來團聚;如無法趕回,傢人就要空出一個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團聚。全傢一起圍著桌子吃一年之中最豐盛的菜肴(yáo),桌下置一火光熊熊的烘爐,爐邊置一些銅錢,以示溫暖如春,財氣旺盛。吃完之後,年長者要給年少者“壓歲錢”,然後全傢圍坐在爐邊,說說笑笑,通宵不眠,叫“守歲”。初一這一天,信徒們除祭拜自傢的祖宗神仙之外,還要到廟裡燒金、焚香、上供品祭拜。全傢人著新裝出遊,稱作“出行”或“行春”,取越走越能存錢的意思。
(2)柬埔寨
除夕夜,柬埔寨華人通常去廟裡請香,作為原住民的高棉人也逐漸因為華人接受瞭這一風俗。每年除夕晚上10時左右,華族和高棉族的善男信女便會到首都金邊鄰省幹丹一個俗稱大金歐的地區,那裡有一座保生大帝廟位於湄公河的支流百色河畔,因其歷經戰亂仍保存完好受到人們的信奉。
(3)新加坡
地域小、交通方便的新加坡保留著正月裡親戚朋友互相登門拜年的習俗。大年初一去拜年,大人小孩都會“穿新衣,戴新帽”,並帶上兩個柑橘作為賀禮,寓意“大吉大利”、“兩粒黃金”和“好事成雙”,主人也要回贈給客人兩個柑橘,新加坡人俗稱“換橘子”。
2、北方農村:農傢年飯,健康當傢
“年飯”是中國農歷新年和舊歲交替時,民間大年初一以後十多天要吃的食品。北方農村講究正月裡不吃生食,除夕前農傢都會煮肉、蒸年糕、做豆腐,準備好足夠的食品,從各傢廚房飄出的香味提醒著春節腳步的日漸鄰近,也是很多人無法忘懷的老傢記憶。記者發現,現在農傢年飯和過去已經有不少變化,健康飲食理念逐漸走入農傢。
河北省趙縣韓村鎮耿素英傢今年準備的年飯除瞭傳統的年糕、豆包、豬肉外,還買瞭130多元的新鮮蔬菜,有豆角、苦菊、西紅柿、蒜薹、菠菜等七八種,還購置瞭10斤牛肉、5斤羊肉、兩條大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