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馬光讀書》:司馬光小時候記憶力很差,別人篇文章,讀三四遍就可以差一點的讀十遍也就差不,可他每次都要讀幾十遍才行。為瞭背文章,司馬光看書常常看到深夜,但是因為白天也在看書,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睜不開眼睛,有時竟會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兒睡著瞭。後來,他拿瞭一段圓木頭來當枕頭。半夜,他一翻身,圓木頭就滾走瞭,頭部跌下來就馬上會清醒,又可以起來繼續看書瞭。他把圓木頭叫“警枕”。
2、《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瞭《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瞭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3、《匡衡鑿壁偷光》:勤奮好學,但傢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傢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傢,匡衡就把墻壁鑿瞭一個洞引來鄰傢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傢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傢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傢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傢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瞭,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