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翻譯與原文 三字經翻譯與原文是什麼

三字經翻譯與原文 三字經翻譯與原文是什麼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譯文】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隻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瞭好與壞的差別。

2、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譯文】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瞭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譯文】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傢,是為瞭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佈來教子。

4、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譯文】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5、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譯文】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隻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瞭。

6、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譯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用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譯文】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8、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譯文】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裡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9、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譯文】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10、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譯文】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步驟閱讀

方法/步驟

  • 共1圖1

    【原文】

  • 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3

    【譯文】

  • 4

    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隻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瞭好與壞的差別。

  • 5

    【原文】

  • 6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 7

    【譯文】

  • 8

    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瞭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關註孩子,並認真教育孩子。

  • 9

    【原文】

  • 10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 11

    【譯文】

  • 12

    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傢,是為瞭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佈來教育他。

  • 13

    【原文】

  • 14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 15

    【譯文】

  • 16

    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 17

    【原文】

  • 18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 19

    【譯文】

  • 20

    僅僅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隻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瞭。

  • 21

    【原文】

  • 22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 23

    【譯文】

  • 24

    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作為呢?

  • 25

    【原文】

  • 2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 27

    【譯文】

  • 28

    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 29

    【原文】

  • 30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 31

    【譯文】

  • 32

    做兒女的,從小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從他們那裡學習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 33

    【原文】

  • 34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 35

    【譯文】

  • 36

    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 37

    【原文】

  • 38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 39

    【譯文】

  • 40

    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 41

    【原文】

  • 42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 43

    【譯文】

  • 44

    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友愛兄弟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並且要知道基本的算術和高深的數學,以及認識文字,閱讀文學。

  • 45

    【原文】

  • 46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 47

    【譯文】

  • 48

    我國采用十進位算術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數字,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一直變化下去。

  • 49

    【原文】

  • 50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 51

    【譯文】

  • 52

    還應該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識,如什麼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什麼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

  • 53

    【原文】

  • 54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 55

    【譯文】

  • 56

    什麼是“三綱”呢?三綱是人與人之間關系應該遵守的三個行為準則,就是君王與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子女之間要相親相愛,夫妻之間要和順相處。

  • 57

    【原文】

  • 58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 59

    【譯文】

  • 60

    再讓我們看一看四周環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這四個季節不斷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如此循環往復,永不停止。

  • 61

    【原文】

  • 62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 63

    【譯文】

  • 64

    東、南、西、北,叫做“四方”,是指各個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位,必須有個中央位置對應,才能把其他方位區分出來。

  • 65

    【原文】

  • 66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 67

    【譯文】

  • 68

    說到“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這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宇宙各種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據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數字的組合變化而產生的。

  • 69

    【原文】

  • 70

    十幹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 71

    【譯文】

  • 72

    “十幹”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幹”;“十二支”指的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記時的標記。

  • 73

    【原文】

  • 74

    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

  • 75

    【譯文】

  • 76

    地球圍繞太陽運轉,而太陽又圍繞著銀河系中心運轉。太陽運行的軌道叫“黃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條假想的與地軸垂直的大圓圈,這就是赤道。

  • 77

    【原文】

  • 78

    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

  • 79

    【譯文】

  • 80

    在赤道地區,溫度最高,氣候特別炎熱,從赤道向南北兩個方向,氣溫逐漸變低。我們國傢地處地球的東北邊。

  • 81

    【原文】

  • 82

    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

  • 83

    【譯文】

  • 84

    中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傢,直接流入大海的河流有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這四條大河是中國河流的代表。

  • 85

    【原文】

  • 86

    曰岱華,嵩恒衡。此五嶽,山之名。

  • 87

    【譯文】

  • 88

    中國的五大名山,稱為“五嶽”,包括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這五座山是中國大山的代表。

  • 89

    【原文】

  • 90

    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

  • 91

    【譯文】

  • 92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傢。知識分子、農民、工人和商人,是國傢不可缺少的棟梁,稱為四民,這是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

  • 93

    【原文】

  • 94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 95

    【譯文】

  • 96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法則作為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保祥和。所以每個人都應遵守,不可怠慢。

  • 97

    【原文】

  • 98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

  • 99

    【譯文】

  • 100

    除瞭人類,在地球上還有花草樹木,這些屬於植物,分佈在陸地上和水裡。

  • 101

    【原文】

  • 102

    有蟲魚,有鳥獸。此動物,能飛走。

  • 103

    【譯文】

  • 104

    蟲、魚、鳥、獸屬於動物,這些動物有的在天空中飛,有的在陸地上走,有的在水裡遊。

  • 105

    【原文】

  • 106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 107

    【譯文】

  • 108

    人類生活中的主食有的來自植物,像稻子、小麥、豆類、玉米和高粱,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 109

    【原文】

  • 110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 111

    【譯文】

  • 112

    馬、牛、羊、雞、狗和豬,叫作六畜。這些動物和五谷一樣,本來都是野生的,後來被人們漸漸馴化,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 113

    【原文】

  • 114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俱。

  • 115

    【譯文】

  • 116

    高興叫作喜,生氣叫作哀,害怕叫作懼,心裡喜歡叫作愛,討厭叫作惡,內心很貪婪叫作欲,合起來叫七情。這是人生下來就有的七種情感。

  • 117

    【原文】

  • 118

    青赤黃,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識。

  • 119

    【譯文】

  • 120

    青色、黃色、赤色、黑色和白色,這是我國古代傳統的五種顏色,是人們的肉眼能夠識別到的顏色。

  • 121

    【原文】

  • 122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 123

    【譯文】

  • 124

    在我們平時所吃的食物中,完全能用嘴巴分辨出來的,有酸、甜、苦、辣和咸這五種味道。

  • 125

    【原文】

  • 126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 127

    【譯文】

  • 128

    我們的鼻子可以聞出氣味,氣味主要有五種,即羊膻味、燒焦味、香味、魚腥味和腐朽味。

  • 129

    【原文】

  • 130

    匏土革,木石金。與絲竹,及八音。

  • 131

    【譯文】

  • 132

    我國古代人把制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為“八音”。

  • 133

    【原文】

  • 134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葉。

  • 135

    【譯文】

  • 136

    我們的祖先把說話聲音的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種。四聲的運用必須和諧,聽起來才能使人舒暢。

  • 137

    【原文】

  • 138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 139

    【譯文】

  • 140

    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親,父親生我本身,我生兒子,兒子再生孫子。

  • 141

    【原文】

  • 142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 143

    【譯文】

  • 144

    從自己的兒子、孫子,再接下來,就是玄孫和曾孫。從高祖父到曾孫稱為“九族”。這“九族”代表著長幼尊卑秩序和傢族血統的承續關系。

  • 145

    【原文】

  • 146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

  • 147

    【譯文】

  • 148

    父親與兒子之間要註重恩情,夫妻之間的感情要和順,哥哥對弟弟要友愛,弟弟對哥哥則要尊敬。

  • 149

    【原文】

  • 150

    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 151

    【譯文】

  • 152

    年長的和年幼的交往要註意長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處應該互相講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臣子們也會對他忠心耿耿瞭。

  • 153

    【原文】

  • 154

    此十義,人所同。當師敘,勿違背。

  • 155

    【譯文】

  • 156

    前面提到的十義:父慈、子孝、夫和、妻順、兄友、弟恭、朋信、友義、君敬、臣忠,這是人人都應遵守的,不能違背。

  • 157

    【原文】

  • 158

    斬齊衰,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

  • 159

    【譯文】

  • 160

    在古代,親人去世的時候,按照親近程度的不同,服喪者穿著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和緦麻五種喪服進行時間長短不同的哀悼。

  • 161

    【原文】

  • 162

    禮樂射,禦書數。古六藝,今不具。

  • 163

    【譯文】

  • 164

    禮法、音樂、射箭、駕車、書法和算數是古代讀書人必須學習的六種技藝,這六種技藝到現在已經沒有人能同時具備瞭。

  • 165

    【原文】

  • 166

    惟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

  • 167

    【譯文】

  • 168

    在六藝中,隻有書法流傳下來瞭。當一個人認識字以後,就可以研究《說文解字》,這對於研究更高深的學問是有幫助的。

  • 169

    【原文】

  • 170

    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

  • 171

    【譯文】

  • 172

    我國的文字發展經歷瞭古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一定要記清楚,不可搞混亂瞭。

  • 173

    【原文】

  • 174

    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原。

  • 175

    【譯文】

  • 176

    假如你想廣泛地學習知識,實在是不容易的事,也無從下手,但如能做大體研究,還是能瞭解到許多基本的道理。

  • 177

    【原文】

  • 178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故,明句讀。

  • 179

    【譯文】

  • 180

    凡是教導剛入學兒童的老師,必須把每個字都講清楚,每句話都要解釋明白,並且使學童讀書時懂得斷句。

  • 181

    【原文】

  • 182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 183

    【譯文】

  • 184

    作為一個學者,求學的初期打好基礎,把小學知識學透瞭,才可以讀“四書”。

  • 185

    【原文】

  • 186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 187

    【譯文】

  • 188

    《論語》這本書共有二十篇。是一部由孔子的弟子們,以及弟子的弟子們記載的有關孔子言論的書。

  • 189

    【原文】

  • 190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 191

    【譯文】

  • 192

    《孟子》這本書是孟軻所作,共分七篇。內容也是有關品行修養、發揚道德仁義等優良德行的言論。

  • 193

    【原文】

  • 194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 195

    【譯文】

  • 196

    作《中庸》這本書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變的意思。

  • 197

    【原文】

  • 198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 199

    【譯文】

  • 200

    作《大學》這本書的是曾參,他提出瞭“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主張。

  • 201

    【原文】

  • 202

    中書熟,孝經通。如六經,始可讀。

  • 203

    【譯文】

  • 204

    把“四書”讀熟瞭,孝經的道理弄明白瞭,才可以去讀“六經”這樣深奧的書。

  • 205

    【原文】

  • 206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 207

    【譯文】

  • 208

    《詩》、《書》、《易》、《禮》、《春秋》,再加上《樂》稱“六經”,這是中國古代儒傢的重要經典,應當仔細閱讀。

  • 209

    【原文】

  • 210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 211

    【譯文】

  • 212

    《連山》、《歸藏》、《周易》,是我國古代的三部書,這三部書合稱“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來說明宇宙間萬事萬物循環變化的道理的書籍。

  • 213

    【原文】

  • 214

    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 215

    【譯文】

  • 216

    《書經》的內容分六個部分:一典,是立國的基本原則;二謨,即治國計劃;三訓,即大臣的態度;四誥,即國君的通告;五誓,即起兵文告;六命,即國君的命令。

  • 217

    【原文】

  • 218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 219

    【譯文】

  • 220

    周公著作瞭《周禮》,其中記載著當時六宮的官制以及國傢的組成情況。

  • 221

    【原文】

  • 222

    大小戴,註禮記。述聖言,禮樂備。

  • 223

    【譯文】

  • 224

    戴德和戴聖整理並且註釋瞭《禮記》,傳述和闡揚瞭聖賢的著作,這使後代人知道瞭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關禮樂的情形。

  • 225

    【原文】

  • 226

    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

  • 227

    【譯文】

  • 228

    《國風》、《大雅》、《小雅》、《頌》,合稱為“四詩”,它是一種內容豐富、感情深切的詩歌,實在是值得我們去朗誦。

  • 229

    【原文】

  • 230

    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 231

    【譯文】

  • 232

    後來由於周朝的衰落,《詩經》也就跟著被冷落瞭,所以孔子就作瞭《春秋》,在這本書中隱含著對現實政治的褒貶以及對各國善惡行為的分辨。

  • 233

    【原文】

  • 234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 235

    【譯文】

  • 236

    “三傳”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傳》、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傳》,它們都是解釋《春秋》的書。

  • 237

    【原文】

  • 238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 239

    【譯文】

  • 240

    經傳都讀熟瞭,然後讀子書。子書繁雜,必須選擇比較重要的來讀,並且要記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 241

    【原文】

  • 242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 243

    【譯文】

  • 244

    “五子”是指荀子、揚子、文中子、老子和莊子。他們所寫的書,便稱為子書。

  • 245

    【原文】

  • 246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 247

    【譯文】

  • 248

    經書和子書讀熟瞭以後,再讀史書。讀史書時必須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它們盛衰的原因,才能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 249

    【原文】

  • 250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 251

    【譯文】

  • 252

    自伏羲氏、神農氏到黃帝,這三位上古時代的帝王都能勤政愛民,非常偉大,因此後人尊稱他們為“三皇”。

  • 253

    【原文】

  • 254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 255

    【譯文】

  • 256

    黃帝之後,有唐堯和虞舜二位帝王,堯認為自己的兒子不肖,而把帝位傳給瞭才德兼備的舜,在兩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稱頌。

  • 257

    【原文】

  • 258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 259

    【譯文】

  • 260

    夏朝的開國君主是禹,商朝的開國君主是湯,周朝的開國君主是文王和武王。這幾個德才兼備的君王被後人稱為“三王”。

  • 261

    【原文】

  • 262

    夏傳子,傢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 263

    【譯文】

  • 264

    禹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從此天下就成為一個傢族所有的瞭。經過四百多年,夏被湯滅掉,從而結束瞭它的統治。

  • 265

    【原文】

  • 266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 267

    【譯文】

  • 268

    周武王起兵滅掉商朝,殺死紂王,建立周朝,周朝的歷史最長,前後延續瞭八百多年。

  • 269

    【原文】

  • 270

    周轍東,王綱墜。逞幹戈,尚遊說。

  • 271

    【譯文】

  • 272

    自從周平王東遷國都後,對諸侯的控制力就越來越弱瞭。諸侯國之間時常發生戰爭,而遊說之士也開始大行其道。

  • 273

    【原文】

  • 274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 275

    【譯文】

  • 276

    東周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春秋時期,一是戰國時期。春秋時的齊恒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號稱五霸。戰國的七雄分別為:齊、楚、燕、韓、趙、魏、秦。

  • 277

    【原文】

  • 278

    嬴秦氏,始兼並。傳二世,楚漢爭。

  • 279

    【譯文】

  • 280

    戰國末年,秦國的勢力日漸強大,把其他諸侯國都滅掉瞭,建立瞭統一的秦朝。秦傳到二世胡亥,天下又開始大亂。最後,形成楚漢相爭的局面。

  • 281

    【原文】

  • 282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 283

    【譯文】

  • 284

    漢高祖打敗瞭項羽,建立漢朝。漢朝的帝位傳瞭兩百多年,到瞭孝平帝時,就被王莽篡奪瞭。

  • 285

    【原文】

  • 286

    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 287

    【譯文】

  • 288

    王莽篡權,改國號為新,天下大亂。劉秀推翻更始帝,恢復國號為漢,史稱東漢光武帝。東漢延續四百年,到漢獻帝的時候滅亡。

  • 289

    【原文】

  • 290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

  • 291

    【譯文】

  • 292

    東漢末年,魏國、蜀國、吳國爭奪天下,形成三國相爭的局面。後來魏滅瞭蜀國和吳國,但被司馬懿篡奪瞭帝位,建立瞭晉朝,晉又分為東晉和西晉兩個時期。

  • 293

    【原文】

  • 294

    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 295

    【譯文】

  • 296

    晉朝王室南遷以後,不久就衰亡瞭,繼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時代。南朝包括宋、齊、梁、陳,國都建在金陵。

  • 297

    【原文】

  • 298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

  • 299

    【譯文】

  • 300

    北朝指的是元魏。元魏後來也分裂成東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覺篡瞭位,建立瞭北周;東魏被高洋篡瞭位,建立瞭北齊。

  • 301

    【原文】

  • 302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 303

    【譯文】

  • 304

    楊堅重新統一瞭中國,建立瞭隋朝,歷史上稱為隋文帝。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即位後,荒淫無道,隋朝很快就滅亡瞭。

  • 305

    【原文】

  • 306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

  • 307

    【譯文】

  • 308

    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最後隋朝滅亡。他戰勝瞭各路反隋義軍,取得天下,建立唐朝。

  • 309

    【原文】

  • 310

    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 311

    【譯文】

  • 312

    唐朝的統治近三百年,總共傳瞭二十位皇帝。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瞭梁朝,唐朝從此滅亡。為和南北朝時期的梁區別開來,歷史上稱為後梁。

  • 313

    【原文】

  • 314

    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

  • 315

    【譯文】

  • 316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的更替時期,歷史上稱作五代,這五個朝代的更替都有著一定的原因。

  • 317

    【原文】

  • 318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

  • 319

    【譯文】

  • 320

    趙匡胤接受瞭後周“禪讓”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傳瞭十八個皇帝,由於北方的少數民族南下侵擾,最後造成南北混戰的局面。

  • 321

    【原文】

  • 322

    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 323

    【譯文】

  • 324

    以上所敘述的是從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國的古今歷史,我們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可以瞭解各朝各代的治亂興衰,領悟到許多有益的東西。

  • 325

    【原文】

  • 326

    史雖繁,讀有次。史記一,漢書二。

  • 327

    【譯文】

  • 328

    中國的歷史書雖然紛繁、復雜,但在讀的時候應該有次序:先讀《史記》,然後讀《漢書》。

  • 329

    【原文】

  • 330

    後漢三,國志四。兼證經,參通鑒。

  • 331

    【譯文】

  • 332

    第三讀《後漢書》,第四讀《三國志》,讀的同時,還要參照經書,參考《資治通鑒》,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瞭解歷史的治亂興衰瞭。

  • 333

    【原文】

  • 334

    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 335

    【譯文】

  • 336

    讀歷史的人應該更進一步地去翻閱歷史資料,瞭解古往今來事情的前因後果,就好像是自己親眼所見一樣。

  • 337

    【原文】

  • 338

    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

  • 339

    【譯文】

  • 340

    我們讀書學習,要有恒心,要一邊讀,一邊用心去思考。隻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學習上,才能真正學好。

  • 341

    【原文】

  • 342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 343

    【譯文】

  • 344

    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像孔子這樣偉大的聖賢,尚不忘勤學,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 345

    【原文】

  • 346

    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 347

    【譯文】

  • 348

    宋朝時趙中令——趙普,他官已經做到瞭中書令瞭,天天還手不釋卷地閱讀《論語》,不因為自己已經當瞭高官,而忘記勤奮學習。

  • 349

    【原文】

  • 350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 351

    【譯文】

  • 352

    西漢時路溫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公孫弘將《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們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還不忘勤奮學習。

  • 353

    【原文】

  • 354

    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 355

    【譯文】

  • 356

    晉朝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發拴在屋梁上,防止打瞌睡。戰國時期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

  • 357

    【原文】

  • 358

    如囊螢,如映雪。傢雖貧,學不輟。

  • 359

    【譯文】

  • 360

    晉朝人車胤,把螢火蟲放在紗袋裡用來照明讀書。孫康則利用積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兩人傢境貧苦,卻能在艱苦條件下繼續求學。

  • 361

    【原文】

  • 362

    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 363

    【譯文】

  • 364

    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維持生活,每天邊擔柴邊讀書。隋朝的李密,放牛時把書掛在牛角上,有時間就讀。他們在艱苦的環境裡仍堅持讀書。

  • 365

    【原文】

  • 366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 367

    【譯文】

  • 368

    唐宋八大傢之一的蘇洵,號大泉,小時候不想念書,到瞭二十七歲的時候,才開始下決心努力學習,後來成瞭大學問傢。

  • 369

    【原文】

  • 370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 371

    【譯文】

  • 372

    蘇老泉上瞭年紀,才後悔當初沒好好讀書,而我們年紀輕輕,更應該把握大好時光,發奮讀書,才不至於將來後悔。

  • 373

    【原文】

  • 374

    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 375

    【譯文】

  • 376

    宋朝有個梁灝,在八十二歲時才考中狀元,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

  • 377

    【原文】

  • 378

    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

  • 379

    【譯文】

  • 380

    梁灝這麼大年紀,尚能獲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傢感到驚異,欽佩他的好學不倦。我們也應該趁著年輕的時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會前途無量。

  • 381

    【原文】

  • 382

    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 383

    【譯文】

  • 384

    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吟詩,後來當瞭秘書監著作郎。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時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

  • 385

    【原文】

  • 386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 387

    【譯文】

  • 388

    他們兩個人的聰明和才智,在當時很受人們的贊賞和稱奇,現在我們正是求學的開始,應該效法他們,努力用功讀書。

  • 389

    【原文】

  • 390

    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 391

    【譯文】

  • 392

    在古代有許多出色的女能人。像東漢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聲好壞,晉朝的才女謝道韞能出口成詩。

  • 393

    【原文】

  • 394

    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 395

    【譯文】

  • 396

    像這樣的兩個女孩子,一個懂音樂,一個會作詩,天資如此聰慧;身為男子漢,更要時時警惕,充實自己。

  • 397

    【原文】

  • 398

    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 399

    【譯文】

  • 400

    唐玄宗時,有一個名叫劉晏的小孩子,隻有七歲,就被推舉為神童,並且做瞭負責刊正文字的官。

  • 401

    【原文】

  • 402

    彼雖幼,身已仕。有為者,亦若是。

  • 403

    【譯文】

  • 404

    劉晏年紀這麼小,就已經做官,擔當起國傢重任。要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隻要勤奮好學,也可以和劉晏一樣名揚後世。

  • 405

    【原文】

  • 406

    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

  • 407

    【譯文】

  • 408

    狗在夜間替人看守傢門,雞在每天早晨天亮時報曉,人如果不能用心學習,迷迷糊糊過日子,有什麼資格稱為人呢?

  • 409

    【原文】

  • 410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 411

    【譯文】

  • 412

    蠶吐絲以供我們做衣料,蜜蜂可以釀制蜂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真不如小動物。

  • 413

    【原文】

  • 414

    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

  • 415

    【譯文】

  • 416

    我們要在幼年時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長大後才能夠學以致用,替國傢效力,為人民謀福利。

  • 417

    【原文】

  • 418

    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 419

    【譯文】

  • 420

    如果你為人民作出應有的貢獻,人民就會贊揚你,而且父母也可以感到榮耀,給祖先增添瞭光彩,也給後代樹立瞭好的榜樣。

  • 421

    【原文】

  • 422

    人遺子,金滿贏。我教子,唯一經。

  • 423

    【譯文】

  • 424

    有的人留給子孫後代的是金銀錢財,而我不這樣,我隻希望他們能精於讀書學習,長大後做個有所作為的人。

  • 425

    【原文】

  • 426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 427

    【譯文】

  • 428

    反復講瞭這麼道理,隻是告訴孩子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隻顧貪玩,浪費瞭大好時光,一定會後悔的。

惡之花劇情猜測 惡之花劇情猜測解析 如何刪掉手機的文件 刪掉手機的文件步驟 人心果的食用方法大全 人心果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網商貸還不上怎麼辦 傢鄉的風俗作文500 需要怎麼寫 最好看的戰爭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最好看的戰爭電影前10名推薦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