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節
相傳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瞭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瞭,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瞭他,他設計瞭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
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瞭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瞭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國君,對祖乙講清瞭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
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歷法創建完畢後,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2、清明節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瞭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傢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瞭一塊肉,煮瞭一碗肉湯讓公子喝瞭,重耳漸漸恢復瞭精神。
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瞭眼淚。十九年後,重耳做瞭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瞭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瞭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
他打好行裝,同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瞭。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傢去瞭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瞭。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於是又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3、元宵節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瞭。
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瞭人們。眾人聽說瞭這個消息,就如頭上響瞭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過瞭好久,才有個老人傢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傢都在傢裡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瞭。”
大傢聽瞭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瞭。到瞭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瞭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瞭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傢傢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4、重陽節
登高尋九節菖蒲:傳說重陽節登高之俗是始於秦始皇命術士鄭安期前往嶺南尋找長生不老藥,鄭安期在白雲山覓得九節菖蒲時,不幸墜崖,乘仙鶴飛升。登高山帶回雷電火種:古人認為山上雲霧繚繞,為呼風雨喚雷電之神龍所居。而且,高山的雷電可以帶來火種,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5、七夕節
很久以前,牛郎與老牛相依為命。一天,老牛讓牛郎去樹林邊,會看到一位美麗的姑娘和他結為夫妻,牛郎納悶,但還是去瞭,事情和老牛說的一樣。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瞭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傢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
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瞭,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瞭,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瞭,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隻能相對哭泣流淚。
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瞭喜鵲,千萬隻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隻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瞭七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