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作者吳敬梓在文中借一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極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舉制度的昏暗及大批讀書人靈魂的玷污、人格的墮落。在這部蔑視一意功名富貴的讀書人的著作中,沒有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和情節,但科舉制度的腐敗這一中心思想卻將各個人物與自成段落的故事串接起來,構成瞭一幅有內在關聯的民間士林百態圖。
2、《儒林外史》開篇描寫瞭諸暨縣一個鄉村少年王冕,因傢境貧寒,自小替秦老放牛,但他卻勤奮好學,用每日攢下的點心錢買書看。由於王冕聰明勤勉,又博覽群書,還畫得一手好荷花,不到二十歲,便成瞭縣內的名人。他不願意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朱元璋授他咨議參軍之職,他也不接受。王冕怕再有人聘他做官,就逃到會稽山中,過著隱居的生活。像這樣淡泊名利的讀書人,在作者生活的年代真是少之又少,因此作者對王冕大加贊賞。
3、諷刺鞭笞科舉制度的烏煙瘴氣和隻為名利的讀書人才是本書的主旋律。老童生范進科舉考試屢次不中,在傢中倍受冷眼,丈人胡屠戶更是對他百般呵斥。范進去鄉試,因沒有盤費,與丈人商議,怎料被胡屠戶罵瞭個狗血淋頭,說他是“癩蛤蟆想吃起天鵝肉”,還說他“養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老婆是正經”,把范進罵得“摸門不著”。到出榜那天,傢中正值無米,母親讓范進抱母雞上集市賣瞭換米。這時傳來范進中舉的喜報,范進從集市上被找瞭回來,得知消息後,竟然高興得瘋瞭。還是他的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打醒瞭他,治好瞭瘋病。轉眼的工夫,范進時來運轉,財源廣進,連胡屠戶也一反常態,稱他為“文曲星”,稱贊他“才學又高,品貌又好”。這個故事極力諷刺瞭范進對功名的極度渴望和胡屠戶那趨炎附勢、“變色龍”的性格特征。
4、在《儒林外史》中,還塑造瞭很多同范進一樣的鮮活的人物形象,如打著官府旗號讓大傢把錢財交公的王惠,再如為功名不擇手段,恩將仇報,拋妻棄子的匡超人??其實他們都是腐朽的科舉制度的受害者呀!
5、“學而優則仕”這句話泯沒瞭多少讀書人的良知!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機鋒所向,尤在士林”。現實生活中,雖沒有人因中瞭舉人而瘋瘋癲癲,但卻有人為瞭考取博士、碩士而不擇手段;雖沒有人仗著學識換來的權勢蠻橫鄉裡,但卻有人賣弄自己的知識換取財富。周恩來曾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學習不該為瞭名利,而是為瞭祖國將來的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