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源於年獸: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夕”的怪獸,常在歲終年末時出來害人,就連保護百姓的神靈也沒有辦法治服他,於是這位神靈請來瞭一位名叫“年”的幫手,這位幫手的法力非常高,他穿著紅色的衣服,手裡拿著一把鞭子,靜靜地等待著怪獸的到來。“夕”來臨後,“年”甩著鞭子,響起瞭啪啪的鞭聲,嚇得“夕”惶恐而逃。之後,“年”將他的外套,掛在瞭門口,等到“夕”再次到來時,以為門口是一個比它自己還可怕的怪物,於是嚇得掉頭逃跑。之後“夕”就再也沒有出現過,而這一天是農歷十二月的最後一天,百姓們為瞭感謝“年”在這一天除掉瞭“夕”,就把農歷12月份的最後一天叫“除夕”,把正月初一叫做過年,也就是人們現在所說的春節。
2、來源於祭祀:春節來源於上古時期的祭祀。在歲終年末時,百姓們會舉行慶祝豐收的祭祀活動,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事事順利,因為谷禾是一年熟一次,所以便有瞭“年”這一稱呼,但是那時過年的名字,並不叫“春節”,而是叫做立春,直到辛亥革命後,才將立春改為“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