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秤桿都是硬木制作。至於材質,要看是哪裡出品的,北方會采用紫檀,花梨、酸枝等進口材料,因為北方不出產硬木,而南方樹木物種較多,比如鐵力木、柘木、金絲李、紅綢木等。
2、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運用杠桿原理發明瞭木桿秤。到瞭唐代,秤上又多瞭錢、分、厘等單位。七錢為一兩,七分為一錢。秤沿用十六兩為一斤的規矩,延續瞭一千多年。
3、釘秤這個行業在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之後就已經出現,據記載,西塘的釘秤攤在晚清時候已有幾處,當時釘秤的選材粗糙,手工秤的制作流程簡單,稱重的精確度比較低。民國時期改成瞭16兩進制,解放後又改成瞭10兩進制。特別是在60年代後,西塘手工秤店以鬱誠的手藝和行商風格深得當地人稱許。釘秤在80年代以後就和國際接軌,以千克為標準。木秤制作工藝精度要求高,不少技藝代表瞭人們對於古代度衡量的理解,具有一定的保存價值。
4、隨著時代的發展,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子秤開始普及,但手工秤由於攜帶方便,依然占據著一定的市場。手工秤適合於一些流動的商販,現在購買手工秤的主要是一些農村的小商販。隨著西塘旅遊的發展,遊客購秤有所增加。許多人在喬遷和結婚時也會購置手工秤,以討一好口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