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有所提高。
2、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年糕就飽含吉祥之意,“年”與“粘”同音,能理解成為新年或團圓凝聚之意,而“糕”諧音“高”,寓意步步高升,再加上年糕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瞭傢傢必備的應景食品。
3、早在漢朝,當時的人們對米糕就有“稻餅”、“餌”、“糍”等多種稱呼。在古籍中也有記載著年糕的制作方法,即將糯米蒸熟後,趁熱舂成糍粑,然後切成桃核大小,放在陰涼處晾幹,吃前下鍋油炸,滾上糖食用即可。
4、傳說,在春秋戰國時,吳王夫差建都蘇州以後,整日沉湎於酒色之中,大將伍子胥預感到必有後患。因此伍子胥在興建蘇州城墻時,以糯米制磚,埋在地下。當吳王賜劍逼其自刎前,他吩咐親人說:“吾死後,如遇饑荒,可在城下掘地三尺覓食。”
5、伍子胥死後,吳越戰火又起,城內斷糧,此時又值新年來臨,鄉親們想起伍子胥的話,爭相掘地三尺,果然得到糯米磚充饑。從那以後,蘇州百姓為紀念伍子胥,每逢過年,都做年糕,漸漸地,過年吃年糕的習俗逐漸風行全國各地。
6、據說,最早的年糕是用於祭祀的,在大年夜祭拜神靈、在歲朝供奉祖先,到後來才成為春節應景的食品,歲歲寄托著美好的希望。吃年糕不僅為瞭這是種美食,更因為它有著很好的寓意,表示著“年年高”的願望。這種美好的寄托方式一直延續至今。
7、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