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樹立信心
斑鱖不是冬眠類魚。既然不冬眠,那它就得吃食,甚至可能還要為開春後的產卵作一些體力和營養上的準備。因此,冬季釣上斑鱖,是完全可能的,所以我們要有信心。
2、需要耐心
雖說斑鱖不需要冬眠,但是冬天活動量少,攝食活動相應減少,追餌積極性下降,遠不如夏天水溫高時來得活躍,不再會像夏天一樣沖到水面追餌。因此,中魚的可能性在冬季會降低很多。相應地,在路亞斑鱖時,要有耐心,要花足夠長的時間,最好是在一個釣點試上一兩個小時,盡可能把餌送到斑鱖的嘴邊,而不能甩上幾竿沒碰到咬口就換釣點。
3、選擇正確的釣點
冬季路亞斑鱖,釣點相對容易確定,就是找夏天中過魚的釣點,或者找容易讓斑鱖躲藏的地點,比如亂石堆。水底的障礙越復雜越好。我多次在一個釣點兩小時就掛瞭十幾隻餌。與夏天比較而言,冬季斑鱖躲藏的位置相對更深一些。個人推測,在夏季時,氣溫高於水溫,斑鱖就喜歡往水溫更高的淺水區靠,反之,在冬季時,氣溫要低於水溫,岸邊的水溫下降快於深水區,因此,斑鱖就往水溫下降較慢、變化相對較少的深水區移動。
4、選擇合適的時間
要在冬季路上斑鱖,最好選擇水溫高的時間段。這時,斑鱖的攝食積極性最高,釣到斑鱖的可能性相對較大。就拿一天之中的水溫變化來看,最佳時間段應為傍晚四五點,甚至是晚上八點之前。一天之中,氣溫最高的時間點為午後兩三點左右。而水溫的升高遲於氣溫,水溫達到最高點的時間段應為傍晚四五點左右,甚至是更遲一點。從一個較長的時期來看,最理想的作釣時間應該是連續數天均為晴天的傍晚。經過太陽持續地暴曬,水溫會逐漸升高,斑鱖的活性也隨之提升。綜合一天和多天的水溫因素,個人認為,冬季路亞斑鱖要以水溫的高低為主要依據,應該選擇水溫的最高值即傍晚甚至是夜晚作釣。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從傍晚四點左右一直釣到晚上八點。
5、竿輪線的選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似“水平如鏡”的水面,底下的復雜程度卻往往出乎意料。我們唯有用合適的裝備,才能高效地探明水底的地形地貌,減少掛底機率。竿輪線的組合,最為重要的要求是敏感度,讓操作者能清晰地感受到水底地形的高低起伏變化。
這就好比盲人隻有用硬的拐杖敲擊地面才能獲知路面狀況,而不能用軟綿綿的竹子、橡膠棍一樣。當然,要練就在短時間內探清水底地形的功夫,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要以付出大量的掛底為代價。由於斑鱖個體不大,對竿輪線的強度要求不高。竿子的選擇我傾向於快調竿。
由於斑鱖不會離岸很遠,一般情況下不需要遠投,2000型或1000型的紡車輪、水滴輪均可以勝任。我最喜歡用的線還是一號左右的順滑的八編PE線。PE線沒有延展性,信號傳遞遠比尼龍線、碳線清晰靈敏。斑鱖的個體不大,用一號PE線遠遠足夠應對。
太粗的PE線雖然強度會更好一些,但一旦掛底就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拉斷釣組,也可能會影響斑鱖的攻擊。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我是不在PE線上綁碳線作前導的。有一段時間,我堅持綁碳線前導,但實際效果一般。由於水底情況復雜,一條一米五左右的碳線前導,掛底三五次就全斷完瞭。而一次作釣,我基本上要掛五個餌以上。
如果到障礙更為復雜的地方作釣,水底堆積面高低起伏的落差往往很大,巖石、水泥塊的邊緣往往非常鋒利,掛底後線與巖石、水泥塊接觸的地方很有可能在主線上,而不是前導線部分,掛底拉斷線後,經常是整條碳線都犧牲在水底。另外,感覺不加前導線,也沒出現影響中魚的情形。
6、選擇正確的用餌
路斑鱖的用餌比較簡單,隻要能沉到底的均可以,如VIB、鉛頭鉤加軟蟲、亮片、深潛米諾、深潛小胖等。由於是在障礙區作釣,從成本角度考慮,我最喜歡用的還是鉛頭鉤加軟蟲釣組。建議不要選擇深潛米諾、小胖之類,這類餌在障礙區非常容易掛,有時還不一定能潛到水底。
更不能選擇波趴、浮水鉛筆之類的水面系餌,在冬季,斑鱖沖到水面咬餌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低的。曾經多次試過德州或卡萊羅納釣組進行跳底,但掛底機率遠高於鉛頭鉤加軟蟲釣組,可能是鉛墜容易掉進石頭縫中的原因。我最為常用的是五克鉛頭鉤,如果掛底嚴重,則改為三克鉛頭鉤,如果有水流,則用七克鉛頭鉤。軟蟲基本選擇卷尾或T尾系列,這種餌尾部擾流相對較強,容易引起斑鱖的註意和攻擊。
7、操作要領
要引發斑鱖對餌的攻擊,就必須把餌送到斑鱖的嘴邊,以方便它咬餌。這是對釣手耐心、毅力、經驗、技術的全面考驗。拋投後,等餌完全沉底後,輕輕搖輪收緊虛線,讓竿尖與餌成直線狀態,再開始慢慢收線,速度要慢於夏季,以讓餌緊貼著水底回收。如果餌沉底後馬上收線,由於水對線的阻力作用,水面上的線與水面下的線會形成一個彎曲,進而使餌離水底過高,導致斑鱖對遠離嘴巴的餌失去興趣。
在收線過程中,一直能感覺到水底時不時的磕絆,說明餌是緊貼水底在前進。如果一點磕磕絆絆也沒感受到,那說明餌離底過高。如遇到輕微的阻力增大,則可能是餌已經貼底,餌在巖石或水泥塊的斜面上走,也可能是掛瞭一點水草,這時就要註意瞭,有可能馬上要掛底瞭。這時可以略微地抬下竿尖,讓餌上升一點高度,避免掛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