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資治通鑒》所記歷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
2、《資治通鑒》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傢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
《資治通鑒》這書名的由,就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而欽賜此名的。由此可見,《資治通鑒》的得名,既是史傢治史以資政覺意識增強的表現,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學為政治服務覺意識增強的表現。
3、《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史記》為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春秋》為現存最早編年體史書),按時間先後敘次史事,往往用追敘和終言的手法,說明史事的前因後果,易使人得到系統而明晰的印象。以政治、軍事的史實為主,借以展示歷代君臣治亂、成敗、安危之跡,作為歷史的借鑒。敘述瞭各族人民的生活與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