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井底之蛙
【解釋】:井底的蛙隻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譯文】:井中的青蛙不可能同它談論大海的事,因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井底下的青蛙隻能看見井口很小的一片天。後來人們用井底之蛙的故事來比喻眼界狹小,目光短淺的人。
2、守株待兔:
傳說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夫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樁上死瞭,他便放下手裡的農具在那裡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見於《韓非子·五蠹》)。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3、掩耳盜鈴:
偷鈴鐺的人怕鈴響,把自己耳朵堵住,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聽不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呂氏春秋·自知》:“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掩:捂。
4、亡羊補牢:
《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丟瞭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遲。比喻出瞭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牢:牲口圈。
5、狐假虎威:
《戰國策·楚策一》記載,有一次一隻老虎抓到一隻狐貍要吃掉它。狐貍說:“你是不敢吃我的。天帝讓我當百獸之長,你要吃我,就是違背瞭天命。不信你可以跟在我後面走一趟,看看百獸見瞭我是否都逃避。” 老虎跟在它後面走瞭一趟,果然看到百獸都逃跑瞭。虎不知百獸原來是怕自己,反而真的認為是怕狐貍瞭。後因用“狐假虎威”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來嚇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