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腎陽虛會導致高血壓,《丹溪心法》中有無痰則不作眩的說法,而高血壓病因與痰飲者,與脾、腎關系尤為密切。痰的特性是隨氣升降無處不到,上犯於頭則眩暈,特別是年老、體胖之人,多虛、多濕,多由脾腎不足、水濕不化、痰濁素盛而形成瞭高血壓。痰濁致病,上冒則眩暈、心悸,痰迷心竅則神昏,痰阻經絡可致半身不遂。可見高血壓的痰濁是一種包括頭目眩暈、惡心、嘔吐、心悸、氣短,或昏不識人的窄義痰飲。痰的產生和致病,常與肺、脾腎有關,凡肺失宣肅,則可停聚成痰,脾虛運化無力、水濕不行,亦可成痰,故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的說法。另外腎陽不足、水不化氣,也能成痰成飲。痰濁日久,累積血分則血脈瘀阻、阻塞脈絡,導致血脈不暢,二則瘀血損傷脈絡,導致痰瘀互阻的局面,形成瞭中風、胸痹、心痛等癥。總之,高血壓的病理因素,常見是風、火、痰、氣、瘀,而風氣、風火、肝風,均與肝有關,痰濁、瘀血則與脾、腎有關,它們之間單獨發病或者相互夾雜,具有復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