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希羅多德(希臘語:ΗΡΟΔΟΤΟΣ),公元前5世紀(約前480年─前425年)的古希臘作傢、歷史學傢,他把旅行中的所聞所見,以及第一波斯帝國的歷史記錄下來,著成《歷史》一書,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希羅多德也因此被尊稱為“歷史之父”。
2、塔西佗,普佈裡烏斯·克奈裡烏斯·塔西佗(PubliusCorneliusTacitus)塔西佗(Tacitus,約A.D.55~120年)是古代羅馬最偉大的歷史學傢,他繼承並發展瞭李維的史學傳統和成就,在羅馬史學上的地位猶如修昔底德在希臘史學上的地位。
3、司馬遷,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傢、散文傢。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4、愛德華,吉本愛德華·吉本(EdwardGibbon,1737─1794)是近代英國傑出的歷史學傢,影響深遠的史學名著《羅馬帝國衰亡史》一書的作者,十八世紀歐洲啟蒙時代史學的卓越代表。
5、司馬光,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傢、史學傢、文學傢。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瞭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6、湯因比,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ArnoldJosephToynbee,1889年~1975年),英國著名歷史學傢,他曾被譽為“近世以來最偉大的歷史學傢”。湯因比對歷史有其獨到的眼光,他的12冊巨著《歷史研究》講述瞭世界各個主要民族的興起與衰落,被譽為“現代學者最偉大的成就”。由於他的伯父也是一位歷史學傢,專門研究經濟發展史,也叫阿諾德·湯因比,為瞭區分兩者,人們通常都稱呼二人的全名,以免混淆。
7、費正清,費正清(JohnKingFairbank),美國籍,盎格魯-撒克遜人,1907年5月24日出生於美國南達科他州,1991年9月14日逝世於美國劍橋,享年84歲。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著名歷史學傢,美國最負盛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傢,美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領域的泰鬥,“頭號中國通”,哈佛東亞研究中心創始人。生前歷任美國遠東協會副主席、亞洲協會主席、歷史學會主席、東亞研究理事會主席等重要職務,還曾是美國政府雇員、社會活動傢、政策顧問。費正清致力於中國問題研究長達50年,從他進入牛津直到他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絕大部分都是論述中國問題的。
8、白鳥庫吉,白鳥庫吉,日本東洋史學界泰鬥,日本東洋史學東京文獻學派創始人,北方民族、西域史、朝鮮史、中國神話研究的開拓者。一生在人種、言語、宗教、歷史,民俗,神話,傳說,考古等領域貢獻頗多,世有日本近代東洋史學界的“太陽”尊稱。
9、錢穆,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賓四,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傢、思想傢、教育傢,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傢”。
10、陳寅恪,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集歷史學傢、古典文學研究傢、語言學傢、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傢”。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陳寅恪之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筼,是臺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