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歸園田居(其一)》
魏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譯文: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偶失足落入瞭仕途羅網,轉眼間離田園已十餘年。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裡魚向往著從前深淵。我願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繞房宅方圓有十餘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
榆柳樹蔭蓋著房屋後簷,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遠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裡飄蕩著裊裊炊煙。深巷中傳來瞭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庭院內沒有那塵雜幹擾,靜室裡有的是安適悠閑。久困於樊籠裡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2、《菩提偈》
唐代: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隻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隻在目前!
譯文:原本就沒有菩提樹,也並不是明亮的鏡臺。隻要性空,哪會有什麼塵埃!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幹凈,哪裡會染上什麼塵埃!原本就沒有菩提樹,也並不是明亮的鏡臺。本來就是四大皆空,到哪裡染上塵埃!菩提隻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機?以此進行修行自身,極樂世界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