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總說在奔騰的江流中,不息向前的生命力使萬物不由得向更遠處拼搏、追求。誠然,生命於世人而言,是一場不可遏制的洪流。如果不想被擁擠的浪拍打在岸上,就必須鼓足力氣,爭高爭勁,直至終於看到盡頭,溶溶而入,那無垠的蔚藍。然而,若看到的盡頭便是盡頭,那麼一番搏鬥之後,終究也是成瞭波瀾不驚的大海,一如瓦爾登般平靜的洋面,竟不如湖水那樣澄澈透明地能映出一顆純真的心。
2、一個民族是需要有一種精神來支撐的。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們對民主共和的信仰和追求,凝聚成矢志不渝的奮鬥精神。用鮮血和生命去實踐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甘為“四萬萬同胞受死”,以求“專制永不見於中國”,這種愛國情懷和不懈奮鬥的精神,具有超越時空、經久不衰的永恒魅力,是我們血液裡的鐵和鈣,是我們的精神脊梁和力量之源。正如一位學者所說:凡是有凝聚力、向心力、進取心的民族,都對自己艱苦卓絕的奮鬥傳統有一種光榮感和敬畏心,都會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加以褒揚和傳承。
3、一個國傢是需要在變革中展示作為的。孫中山先生總結19世紀百年歷史並思考人類文明走向時,提出“百年銳於千載”的論斷。他們所開創的歷史偉業,猶如在荒蕪原野上開辟瞭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雖然這條路不免坎坷崎嶇,但它是通往中華民族的復興之門。大國自有大定見。作為一個文化積淀深厚的大國,中國不會跟著別人亦步亦趨,不會照搬其他模式。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對振興中華崇高理想的最生動實踐,是對革命先驅的最好告慰。近日,我們就被這樣的事跡感動著:一位年輕的女教師為瞭挽救學生的生命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陷身車禍,當她以殘疾人的身體復蘇的時候,她贏得的是整個社會的贊譽;一位客車司機面對飛來橫禍,用生命中的最後一絲氣力將正在行駛的客車熄火停靠,挽救瞭一車乘客的生命,而他並沒有以行將謝世對自己的職責說“不”,而是以英雄般的勇氣承擔瞭下來,當然所有乘客都用餘生來感恩這位稱職的好司機、一位具有公德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