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觀看《馬背上的法庭》讓我感受頗深,雖然是第一次觀看這部影片,但給我的震撼卻是這樣的真實。或許是得益於這學期上中國法律和中國社會這門課的關系,通過觀看這部電影,讓我對法律有瞭進一步的理解。電影的背景選定在雲南的一個小山區,歸功於高中的地理知識,我對雲南山區有一點瞭解。崎嶇的山路,一座座的大山,少數民族的風俗,以及那雲南方言,在這部影片中出現也就不足為奇瞭。當老師說觀看《馬背上的法庭》之時,我就猜想開場畫面應該是一座威嚴的法庭,但是電影的開場部分就是一座座大山、稀稀疏疏的樹木,村民放牧的吆喝聲。雖說與我所想的相差有點遠瞭,但是也在預期的觀影之內。這吆喝聲對於我這個外省的人來說略顯陌生瞭,卻也帶給瞭我不一般的震撼。
2、《馬背上的法庭》這部電影講述瞭雲南山區法院巡回審判的故事,以老馮、楊阿姨、阿洛三個人物的視角來講述。該片比較客觀真實的反應瞭我國廣大西部地區普遍存在的法制建設、法制觀念、法制水平落後的情況。辦案的法庭也是屬於流動性的,哪裡有案子,就在哪裡隻個凳子、桌子,掛個國徽,然後開庭審理案件。然而審理案件的過程可以說是滑稽可笑的,也可以說是帶有諷刺意義的。按理來說,送法下鄉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可以幫助老百姓無償辦案,解決糾紛,也可以讓老百姓知法懂法。而這部影片裡,幫助老百姓解決糾紛幾乎是沒有運用到法律,或者說沒有根據法律程序來辦理。
3、讓我印象較為深刻的是豬拱罐罐山事例。一個村民傢的豬在村邊拱瞭另一個村民傢的罐罐山(祖墳)。祖墳被拱的村民認為祖宗因此受辱並且帶給傢裡晦氣,要求豬的主人賠兩頭豬和一場法事來消災解難。兩個傢族的人互不讓步形成打鬥的架勢,關鍵時刻老馮親臨現場以將心比心的策略化解這場武鬥之前的糾分。讓人意外的是,豬主人不讓其他的村民牽豬,隻能等外出辦事的老爺爺回來才能牽豬,無奈之下老馮以法官的身份將豬牽到另一傢,官司才算告結。在此之中阿洛忽略瞭一個問題,書本上的法在運行中是不一樣的,因為一些客觀因素法律實際執行效果往往不如立法者預期的好,運行中的法律效果可能會打折扣,如果依據阿洛的觀點對該案例不予受理,這樣一方面是很好的堅持瞭法律的規定,但是這樣操作的社會惡劣影響是非常大的,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沖突和矛盾。而馮法官就是一個司法經驗非常豐富的司法人員,在實際司法過程中能在遵守國傢法律的前提下做一些變通和換一種方式來執行法律,這樣的方式不僅符合瞭法律的要求也更加符合瞭我國司法的客觀實際,最為重要的是這樣的操作維護瞭社會的穩定,雖然其中可能有一些與法律規定不太吻合,但是其目的和結果都和我國的立法、司法是一致的。所以從該影片中我有一個很大的感觸是我國的立法者在立法時更應該註重實際運行法律的效果而不是隻是期望和預計的法律運行效果,立法機構在立法過程中更應該傾聽最基層司法人員的意見和看法。通過此段,我瞭解到書本知識如果不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的話,辦事的成功率是不會高的。這就是哲學上所說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瞭。
4、最終老馮一行三人,經過一次丟國徽之後,也變成瞭一行一人,陪伴他的隻剩一匹馬。他對著大山喊瞭一句“我要堅持走這條路,一直走一輩子!”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法官老馮決定用自己的一生,詮釋著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故事,才讓我們感受到基層法官對法律的忠誠,對法官職業的熱愛和對人民群眾的樸素真摯感情。可是影片的結尾也讓我心裡一沉,走山路打瞌睡的毛病,讓老馮在之前老友墜落的山崖那裡結束瞭生命。心裡一陣沉默,說不出此刻的心情,為老馮生命的結束悲哀,也為他執法的艱難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