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俗名“熬年”。現存文獻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傢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2、關於放爆竹。放爆竹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起源已不可考,相傳是為瞭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寄托瞭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放鞭炮,讓春節更加熱鬧,有著濃濃的年味,還寓意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裡壘“旺火”,以示“旺”和“火”,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期盼。近幾年,為瞭保護環境,許多城市已經禁放煙花爆竹。
3、關於春聯。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是華人們過春節的重要標志之一。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起源於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稱作“桃符”。春節貼春聯的民俗起於宋代並在明代開始盛行。
4、關於祭祖。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除夕祭祀祖先,起源久遠,一是在辭舊迎新之際對祖宗先輩表示孝敬之意和表達懷念之情;二是由於人們深信祖先神靈可以保佑子孫後代,使子孫後代興旺發達。
5、關於舞獅。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分為北獅和南獅,各具體色。舞獅起源有多種學說,有關舞獅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書·樂志》,至遲三國時已有舞獅子瞭。唐代以後,舞獅子在民間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