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陜州地坑院,地坑院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入戶不見門,聞聲不見人”便是它的真實寫照。陜州地坑院景區在地坑院原有的基礎上,將22座地坑院相互打通,每個坑的主體不同,旨在全方位向人們展示地坑院的歷史演變及陜州地區人們的生活風貌與民俗技藝。
2、天鵝湖國傢城市濕地公園,三門峽市天鵝湖國傢城市濕地公園位於三門峽市東西城區之間的生態區,東起209國道三門峽市澗河橋,西到陜州大道與沿黃觀光路交叉處,南接陜州大道,北至黃河灘塗,現管理面積12000餘畝,(其中陸地面積6150畝,水面、灘塗6000餘畝)。該景區是在陜州古城遺址及對青龍、蒼龍兩條澗河的治理改造基礎上逐步建設起來的。2007年2月6日被國傢建設部批準命名為河南省三門峽市天鵝湖國傢城市濕地公園,主要包括雙龍湖白天鵝觀賞區、陜州故城和沿黃生態林帶三部分。由於三門峽黃河庫區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每年迎來數以萬計的白天鵝到此棲息越冬,潔白美麗的白天鵝、碧波蕩漾的黃河水、深沉厚重的黃土高坡融為一體,形成瞭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三門峽由此被譽為“天鵝之城”,2010年春季更被國傢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唯一的“中國大天鵝之鄉”。
3、三門峽大壩,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北部,距市區14公裡,從市區乘旅遊專線車可達。是一處依托萬裡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而建成的風景名勝和人造景觀相結合的水庫觀光遊憩類人文景觀。其中,三門峽大壩是建國後我國在黃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它是響應毛主席的“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而於1957年4月開工興建,1960年10月主體工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