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2、面食
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又大多自農歷臘月二十三後,傢傢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傢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此制做起來比較麻煩,發面後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後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面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面食又稱之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
3、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4、糖瓜
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5、餃子
小年吃什麼食物呢?餃子必不可少。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6、殺年豬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過瞭小年夜(農歷十二月二十三),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臺瞭。挑選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年豬宰殺後的第一頓鮮肉——庖湯。
7、掃塵土
過瞭二十三,離春節隻剩下六、七天瞭,所以各傢各戶都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
8、剪窗花
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如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蓮(連)年有魚(馀)、鴛鴦戲水等。
9、祭灶王
祭灶是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除瞭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