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味著孩子長大瞭。第一個心理變化:孩子開始在意別人的看法。小時候孩子管孩子叫“媽媽”,是一種撒嬌、依賴。可是等到瞭上初中後,孩子就會為瞭避免被同學嘲笑“幼稚、沒長大”,大傢都習慣於說“我媽怎麼怎麼樣”,孩子聽多瞭之後就習慣瞭,漸漸也會跟著改口叫“媽”。
2、第二個心理變化:孩子渴望獨立。雖然從“媽媽”到“媽”,隻有一字之差,但是卻意味著孩子已經想要獨立的心理,作為傢長這個時候應該學會放手。叫“媽媽”,中覺得是小孩子,應該被媽媽保護著;但是叫“媽”,就好像是一個小大人,能夠證明自己的實力。這個時候傢長不需要傷心,也不要強行的控制孩子,這樣做隻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允許孩子擁有自己的小秘密。
3、第三個心理變化:傢長要改變教育方式。父母總是習慣用命令式的管教方式來對待孩子,雖然缺少尊重,但是對孩子還是很有用的。可是當孩子叫“媽”的時候,就代表著他已經進入到叛逆期瞭,這個時候傢長可以參考一下朋友式的情感教育方法,談心比命令強很多。
4、第四個心理變化:親子間存在隔閡,傢長需要反思教育方式。最後一個心理變化很特殊,孩子從“媽媽”變成“媽”,很有可能是和你之間產生瞭隔閡。因為心裡面的怨氣,所以在腳稱呼的時候就沒有那麼的親近瞭,故意喊“媽”,因為他們沒有對這個稱呼當成瞭符號,沒有投入感情。
5、“媽媽”和“媽”,這兩個稱呼中間相差的並不隻是一個字,更多的是一份感情,稱呼上的一字之差,意義卻不容小覷,傢長千萬不能忽視,要時刻關註孩子的心理健康,這樣孩子才能快樂的長大。